網上有很多關于新意付pos機,構建商業閉環更重要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新意付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新意付pos機
新意付pos機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劉威魁
當用戶觸達金融業務的第一入口從銀行網點逐步轉移到手機支付上時,一個以微信支付、支付寶為首的移動支付江湖逐步形成。
手機廠商自然不愿錯失這場支付革命的紅利。布局移動支付賽道,蘋果先行一步。2014年9月,蘋果首次公布了基于 NFC (近場通信)技術的移動支付方式 Apple Pay。2016年2月,在互聯網金融興起的大背景下,蘋果Apple pay登陸中國內地市場,打開手機終端進入移動支付領域的新大門。
Apple Pay之后,國產手機迅速跟進。2016年9月,小米上線Mi Pay,成為最早推出支付品牌的手機廠商。同期,華為也推出基于NFC功能的移動支付工具Huawei Pay,與銀聯、銀行、公共交通等相關領域機構達成合作,碰一碰就乘車為用戶開辟了出行新方式。
2019年6月,OPPO上線OPPO Pay ,實現支付時無需解鎖屏幕,無需打開錢包 App,雙擊電源鍵就可完成快捷支付。2019年9月,vivo與銀聯合作推出vivo Pay服務,用戶在手機息屏狀態下喚醒vivo Pay功能,靠近支付設備即可完成付款操作。
短短數年,手機閃付就成為手機標配。據銀聯發布的《2020年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手機閃付已發展成為移動支付的主流產品之一,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等主流手機廠商均已實現手機Pay產品的商用發布,推動手機Pay類產品支持90%以上的手機用戶。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手機廠商爭先入局移動支付行業,不可避免與微信支付、支付寶展開競爭。實際上,這些手機廠商率先推出的移動支付主要是基于NFC功能,并不同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掃描二維碼支付。
以華為為例,Huawei Pay是與銀聯合作幫助銀行、通卡公司提供便捷支付的軟件工具。華為支付更偏向于金融功能,基于訊聯智付提供的支付資質,可以為用戶提供支付賬戶服務。
當時在沒有支付牌照的情況下,華為只能通過合作銀行的II、III類賬戶的應用來實現華為錢包余額支付,并且通過與銀聯合作,實現手機端云閃付,華為手機只需靠近支持銀聯云閃付的POS終端機便能完成支付。
當前,移動支付市場仍在持續快速增長。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中國支付產業年報2022》顯示,2021年,國內銀行處理的移動支付業務筆數和金額分別是2012年的282.67倍和228.13倍。10年,移動支付從一個新興支付方式已發展成為被公眾廣為接受且使用最為頻繁的支付方式之一。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自然是不愿輕易錯過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2021年3月,華為通過收購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100%股權,拿下移動支付牌照,成為小米之后第二家擁有支付牌照的手機廠商。
從目前移動支付市場的格局來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占據國內90%以上市場份額,形成“雙寡頭”格局。業內人士都在猜想,手機廠商進入移動支付賽道,要和微信支付、支付寶爭搶蛋糕?
實際情況卻或許并非如此。支付場景細分日漸多元豐富,手機廠商也迎來發展新機遇。長遠來看,手機廠商瞄準移動支付賽道,或意在構建基于智能手機終端的支付生態,補足場景,終極目的旨在譜建商業閉環。
華為終端云服務支付BU總裁馬傳勇就曾公開表示,華為支付不是要和微信、支付寶做競爭,搶占市場份額,也不會打價格戰。“支付業務是華為構建鴻蒙系統生態能力與商業閉環的重要‘基礎設施’,而不是與現有的移動支付巨頭競爭。”馬傳勇的態度明確。
在OPPO Pay成立之初,OPPO副總裁、互聯網事業部總裁段要輝也曾表示,OPPO Pay正式發布,是OPPO與中國銀聯和各銀行在金融業務領域合作的開端和基礎。
支付業務對手機廠商的重要性日漸凸顯。目前,支付市場格局較為穩定,手機廠商想要獲得更大發展空間,顯然還有硬仗要打。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手機廠商深耕移動支付賽道,應從深耕場景、生態打造、科技應用三個維度謀求進一步發展,積極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
以上就是關于新意付pos機,構建商業閉環更重要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新意付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