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如何使用智能pos機的掌柜應用,深聊被你忽略的餐位使用效率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使用智能pos機的掌柜應用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如何使用智能pos機的掌柜應用
文/黃妍
常常走進一家餐廳,看見兩人用餐卻坐著四人桌,不由得感嘆這家餐廳又浪費了個賺錢機會。若是此時手里還攥著排隊等待的小票,更是要可惜這間餐廳流失掉的機會。這看似“爆滿”的餐廳真的“滿”了嗎?
(似滿未滿)
要問餐廳賣的是什么,大家都會說,自然是菜品或者體驗。不過換個角度想想,餐廳跟大部分“過時不候”的行業一樣,賣的也是空間和時間。在類似的航空業和酒店業,以提高單位時間內單位空間產出的收益管理是行業盈利的關鍵,因此美國康奈爾大學雪莉教授(Prof. Sherri Kimes)提出,除了人均消費,翻臺率等大家熟知的餐廳收益考核標準外,每餐位小時收益(RevPASH)才真正反映了餐廳有效產出的水平。每餐位小時收益=餐廳收益總額/(座位數*用餐小時數)
從這里也不難看出餐位的重要性,如果餐位利用率高,會提高整體的RevPASH。也就是說要盡量讓每個座位都在幫餐廳賺錢,沒有閑置。讓餐位組合和用餐人數組合的匹配度盡可能的高。
餐廳的歷史營業數據這時候就能派上大用場了。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餐廳能夠得知各個用餐人數組合的比重,從而可以對餐位組合做出相應調整。
舉個栗子
某餐位數為162的餐廳,在對其歷史數據分析后,我們發現每小時座位使用率(50%左右)遠低于每小時餐桌使用率(70%左右),說明有大量的座位沒有被有效利用。(示例使用真實餐廳數據,為保護餐廳隱私,在此隱去餐廳名字)
我們來拉一張表看看。由于餐廳少有奇數餐位數的餐桌,用餐人數我們都以偶數個標記,比如三人用餐,這里放入用餐人數為四的分類。
根據用餐人數組合及其所占的比例,使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算出平均用餐人數為2.96。 現在餐廳一共有162個餐位,用餐位數(162)除以平均用餐人數(2.96)可以得到平均需要的餐桌數為54.73。 把這個數字再按照用餐人數組合的比重分配到各個餐桌類型,即可得到最優的兩人桌數量是34,四人桌16,六人桌為5。而這家餐廳現有的兩人桌只有20桌,卻有大量的四人桌,不少餐位就因此被閑置了。按照最優餐桌數配置,同一時段能接受更多的客人,收益也會隨之上漲。
(計算示例)
栗子的進階版
剛剛的方法假設餐位數固定,可是真正作調整的時候,因為桌型的變動,很可能會出現放不下或有空余地方的情況。以下的進階版算法以餐廳座位區可使用面積為基準,能避免這種情況。
同樣還是這家餐廳,座位區可使用面積225平,每個類型餐桌所需面積如下。計算方法與剛剛類似,只不過將平均用餐人數換成平均所需面積,在此基礎上得出所需餐桌數。同樣的,再按照用餐人數組合的比重分配,即可得出最優餐桌數組合。
(進階版計算示例)
1、準確記錄用餐人數
這種方法需要餐廳歷史數據的支持,適合有三個月以上有效經營數據的餐廳。現在很多的排隊軟件起到了一定記錄用餐人數的作用,但只能提供一部分數據,餐廳不可過度依賴,還是應當在自己的POS系統中準確記錄這一數據。
2、使用可靈活調整的餐位組合
很多情況下,在不同的用餐時間會出現不同的用餐人數組合,比如說,中午以商務簡餐為主的餐廳兩人以下的用餐人數組合占多數,到了晚上的休閑時段,可能四人用餐的情況會多于中午。兩個時段計算出來的最優餐位組合很可能不一樣。餐廳可以選擇一個影響比較大的時段作為改良標準,或者使用可以容易拆分或組合的餐桌,在布局的時候,留出方便改換的空間。
3、培養一個好的領位很重要
領位在餐廳經營中的作用常常被忽視,但事實上,領位如同十字路口的交通指揮員,控制著餐廳流量的速度,是影響餐廳收益的重要角色。想想餐廳費大力氣調整了餐位,領位卻不知其意,仍舊安排兩人坐四人位,這樣的努力可就白費了。
(本文為掌柜攻略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使用智能pos機的掌柜應用,深聊被你忽略的餐位使用效率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如何使用智能pos機的掌柜應用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