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中國的pos機可以在國外刷嗎,為何掃碼支付在中國流行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中國的pos機可以在國外刷嗎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的pos機可以在國外刷嗎
大家都已經認識到:發達國家不用掃碼支付,是因為信用卡。
兩者的區別在于,掃碼支付幫商戶省成本(只需要打印一張碼),信用卡幫用戶減負擔(手機沒電、沒信號的場景下依然可以用實體卡)
這里我就不講 contactless payment 和掃碼支付在交互上哪個更方便了。
因為那個區別,并不算很大,特別是養成習慣之后,掃碼雖然略麻煩,但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
所以兩者分別在各自的市場徹底普及。Apple Pay 在北美的滲透率已經超過 90%,國內也幾乎干掉了現金的使用場景。
-
信用卡是消費主義皇冠上的明珠。
而且發達國家的信用卡,已經把消費「游戲化」了。
信用卡組織向商家收取高額的抽點,然后將這些手續費以各種各樣 cashback、積分、里程的方式,返還給持卡人。
以及很多商家,都會推出自己的聯名卡,給到一個更高的返利。比如航空公司酒店集團有聯名卡,給到最高的積分;去超市有 Costco 聯名卡,買蘋果設備有 Apple Card……美國的「玩卡」族,很多都有十幾、甚至幾十張信用卡。
這套系統,給持卡人營造一種,刷得越多,賺得越多的錯覺。
但事實也確實如此,在美國,不用信用卡,你就虧了。因為商家收一樣的錢,人家刷卡有實打實的返現、積分,還可以賺免息期的那個利息差,你付現金,當然虧麻了。
從刺激消費的角度來講,信用卡無疑是資本主義的奇跡:美國的中產階級不追求以 50-80% 的儲蓄率攢首付、還月供,而是以周為單位透支信用卡,吃喝玩樂,最新的蘋果設備當圣誕禮物送,一家買 3 輛車,MPV、Sedan、還可以整輛敞篷跑車。
最后薅出來的里程,一年換個免費的夏威夷度假,飛頭等艙、住四季的套房。
-
那么,這是一個好現象嗎?
我覺得還是要對比來看,美國也有人天天噴信用卡體系,說消費主義毀了美國。
我住在國內,比較關注國內,我們知道,掃碼支付的交易成本是很低。
但這最終造成的結果,是我們的內需很強勁嗎?是消費者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商家的經營阻力很小,能賺到錢,進而創造穩定、高質量的就業,市場運轉很潤滑?
說白了,你生產的那點東西,最后不還是都運到美國,讓美國人享受了……
說是內循環,貿易順差一年比一年大。
而且怎么講呢,你可以說華爾街黑心,JP Morgan Chase + BoA + Citi + US Bank,利潤加一塊兒,2021 年,也就 2000 億美元出頭,沒比四大行的 1700 多億多多少。
算上 GDP 總量 30% 的差距,中國銀行業的賺錢能力只強不弱。
-
所以這個事情,放在 2015 年,我會關注「掃碼」和「貼手機」到底哪個更方便。
現在不了,我知道,花錢,怎么花都方便。
關鍵是要有錢花,花出去能買到好東西,花掉的錢能以經濟循環的形式,再回到我的口袋里。
編輯于 2022-09-05 02:05
贊同 2155 條評論分享收藏喜歡收起
John.L
誤入理工科的文藝男
關注
221 人贊同了該回答
第一,大多數國家,包括發達國家,網絡建設真的垃圾,想走到哪都能掃碼是不可能的。
第二,但凡去過歐洲國家都知道,銀行卡盜刷太TM常見了。那些說pos機方便的,肯定不知道國外POS機不隨便刷,除非你嫌自己錢多,被盜刷點無所謂。
所以,不是發達國家排斥掃碼,是發達國家的互聯網建設這塊兒基本擺爛了,發達國家老百姓罵刷卡的各種問題也不是一兩天了。
基礎設施不同
在法國商業pos機的普及率幾乎是100%,包括擺攤的
基本上西歐應該都有這個水準,在這個pos普及率下,移動支付是以作為信用卡外延,確切是非接觸支付的外延形式出現的,二維碼和這種支付方式既不兼容,也沒有獨特的突出優點。
非接觸支付在歐洲2010年前后開始普及,我08年到法國的時候已經有相當多的pos機帶上了非接觸支付功能(機器上有一個閃付的標記),雖然彼時銀行卡并沒有正式開通這個功能,所以當年正式有這個功能的時候,非接觸支付基本已經直接到處可用了,而后來的ApplePay等手機支付做得只是將這個功能繼承到個人終端里面。
中國支付碼能流行的兩個原因:
前期支付寶因為網購而已經成為線上支付的準基礎設施商用POS機存在覆蓋盲點,銀行卡的使用場景沒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當線上的支付寶向線下突破的時候,自然采用的是另外一套更適合自身的支付邏輯
補充回答
如果要細究,這個回答應該從電子商務的出現開始
我是國內從電子商務出現時就開始使用各種支付的,經歷了前支付寶時代,支付寶時代和移動支付時代,并且在國外生活了十多年,我覺得我比大多人更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
我記得2000年我第一次在網上交易,是在個人網站上放了8848的點擊付費廣告內容,當時這個從這個業務里面我有100元左右的收入,當時我的收款方式是郵政支票,8848將費用結算后開了一張郵政支票郵寄給我,然后我去郵局取兌的。
2001年前后招商銀行開通了信用卡在線支付業務,當時我用我家人的招商卡給自己的網站購買域名,步驟是在付款頁面上輸入銀行卡號和相關信息,提交后等待對確認,從提交到確認中間有一個等待時間,具體多久我已經忘記了,反正不是實時的。
2005年淘寶上線,最初的淘寶是一個二手貨交易平臺,類似今天的咸魚,當時為了解決買家賣家之間的信任問題,創造了支付寶平臺,這也是現在淘寶購物后要確認收貨這一步驟的起源。最早支付寶并不是作為支付手段出現的,而是作為信用中介出現的。同年我開了自己的淘寶和支付寶賬戶,把工商卡綁定到了我支付寶。當年工行和招行在線上支付方面算是走得非常領先的,或者說當時這有這兩家銀行的線上支付方案做得比較好,但是用的是各自的接口,工行還需要一個U盾,在IE上安裝一個專門的控件才能進行支付,所以每次淘寶買東西,我得在結賬前找出我的U盾,然后輸入兩次密碼,一次是支付寶的,一次是U盾的密碼,才能進行結算。
后來08年我就出國了,當時法國的已經有很多在線結算業務,銀行也和國內一樣線上化。但是不同的是,這邊的網上銀行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設備的用來登錄,并且支付的時候用的是統一接口,不管你用的是什么什么銀行的卡,都只要輸入卡號、CVV號和過期日期就可以進行結算,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說,歐洲這邊在線支付業務已經時直接基于信用卡的并且體驗比國內用信用卡支付要好很多。當時國內因為淘寶已經發展起來,支付寶已經是在線支付的第一手段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手段。
注意到一點就是當時支付寶支付的時候還是要走各個銀行自己的結算接口的,而且因為銀行為了“安全”的原因,支付的時候步驟比較復雜。在當時這個情況下,移動支付是沒法順利實現的。轉折發生在2013年支付寶搞出了快捷支付功能之后,把這些復雜的步驟全部都取消了,做到了靠綁定一張銀行卡號就能直接進行支付之后,自此,有了統一的支付接口,國內移動支付最大技術障礙被掃除。另外同時支付寶還推出了余額寶。
快捷支付繞過銀聯通道了么?166 關注 · 11 回答問題
也就是2013到2015年之間,我的家鄉杭州成了“支付寶之城”,當時移動支付在國內其他城市還沒興起,但是在杭州已經可以一個手機出門了,但是到外地的時候我還是默認用銀行卡和現金進行買賣。(就好比我現在回國也默認用支付寶和微信,而不會優先選擇閃付和ApplePay,因為我不知道對方是否支持)
我在原回答里面提到的“前期支付寶因為網購而已經成為線上支付的準基礎設施”,實際上展開說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法國在08年的電子支付系統就已經是統一接口并且圍繞信用卡展開的,這里就是很明顯的路徑依賴:線下刷信用卡-線上輸信用卡號-移動支付用手機模擬信用卡。
而國內是:線上用支付寶-移動支付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是后來的事情)
這也同時導致了國內國外電商模式的不同,在中國電商的主要形式是淘寶、京東,通過支付寶和微信進行支付,而歐洲這邊電商的主要模式是商家自己開一個網站,然后接入信用卡的支付接口。
再次聲明,該回答不涉及優劣討論。如果想討論,對我來說都是差不多。我在國外的時候可以只帶一個蘋果手表,在國內的時候我基本用支付寶。
很多人在評論中提到信用卡的手續費問題,這個不假,但是主要還是體系問題。中國是從現金社會一步跨到到了移動支付社會,然后反推人人在銀行開戶。支付寶最初十年間是沒有手續費的,現在轉賬回銀行超過額度要手續費。
而西歐則是在銀行的威逼利誘下,已經先存建成了一個無孔不入的銀行卡體系,而在法國,利誘就是跨行轉賬沒有門檻和費用,取款機取包括跨行取款現也沒有手續費,這樣大家愿意把錢存入銀行(法國的銀行流水賬戶沒有利息,要利息需要開專門的存款子賬戶)。而威逼就是:如果你有大量現金存入賬戶,不多,兩三千歐,我銀行默認你這錢就是臟錢,你得在我面前跟我說明這錢的來源。在這種情況下,做生意的為了少麻煩所以比較愿意接受銀行的結算通道。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的pos機可以在國外刷嗎,為何掃碼支付在中國流行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中國的pos機可以在國外刷嗎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