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5s做pos機

 新聞資訊2  |   2023-07-14 11:23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蘋果5s做pos機,蘋果iPhone X和三星Note 8哪家強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蘋果5s做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蘋果5s做pos機

蘋果5s做pos機

毫無疑問,蘋果iPhone X和三星Note 8是今年智能手機領域的兩大巔峰之作。這兩大旗艦開創了智能手機的超高端市場,將價格首次提升到了接近1000美元的新高度。

Note 8在美國定價930美元(折合人民幣6158元),國內市場起售價6988元,而iPhone X更是首次達到了999美元的價位(折合人民幣6614元),國內市場起售價8388元。看起來,好像Note 8的國內外差價更厚道一點。

今年9月和11月,我先后入手了這兩款旗艦。不斷有人在微博上討論這兩款產品,也不斷有人問我有什么評價,以及哪款手機當得上今年的年度旗艦,只言片語說不清,雖然已經過了很久,還是決定寫點什么,簡單聊聊我對這兩款巔峰旗艦的體驗和看法,也算對得起自己花出去的美元。

總的來說,iPhone X和Note 8都是當前行業最為出色的產品(都這么貴了,也必須物有所值才行),也是iOS和Android兩大旗艦的旗幟。很多人也許還記得,在iPhone X上市之前,我說過Note 8是自己的年度旗艦之選。在用了iPhone X之后,我依然覺得Note 8才是今年最好的智能手機。

先說我的結論:在連續使用了七年iPhone之后,我選擇Note 8作為自己這一年度的主力機,直到明年的Note 9或是新iPhone X上市。

全面屏我站三星:不喜歡劉海

今年無疑是智能手機的全面屏之年,三星和蘋果兩大巨頭分別進入全面屏旗艦時代。而目前市場全面屏主要有三種設計方案,主要差別就在于傳感器、攝像頭、麥克風、揚聲器的位置。

這三種方案是:蘋果和Essential為代表的異形全面屏,最大的特征就是屏幕上方的小劉海區域;以小米為代表的下巴全面屏,將諸多部件集中在屏幕下方;以及三星開創的上下月牙對稱全面屏,隨后諸多國產手機幾乎都采用了三星的方案。(由于手上沒有小米Mix 2,所以上圖來自網絡)

坦白地說,每種方案各有優點,也有不足。蘋果實現了正面完全一塊屏幕的設計,但卻在視覺體驗上留出了一個礙眼的劉海。小米實現了上半部分的設計美感,卻造成了頭輕腳重的不平衡感,而且前置攝像頭被放在了下方。三星的雙月牙對稱設計,則是一種相對平衡的中間方案。

有趣的是,iPhone X的截圖也是沒有劉海的,難道蘋果自己也覺得那個劉海并不美觀?甚至還有開發者推出應用Notch Remover,完美隱藏了iPhone X的那個劉海,還在蘋果應用商店上架了。雖然這個劉海區域背后的部件極具創新含量,但我還是覺得如果蘋果能把這些傳感器做成橫向一排的話,那么屏幕的視覺效果會更好。

就我個人喜好來說,我更傾向于Note 8的這種設計:上下兩個月牙,均衡放置各項部件,沒有iPhone X那個劉海的視覺疙瘩,也沒有小米Mix的厚下巴。當然,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也許果粉和米粉就是堅持自己的選擇,那也無可厚非。

而且,因為那個劉海的存在,實際上iPhone X的屏幕尺寸是存在水分的,如果刨除劉海旁邊的兩個羊角區域,真實的iPhone X有效屏幕對角線應該是略大于5.5寸,不到5.6寸左右。蘋果也在官網用小字注明,“實際可視范圍較小”。

為了這個異形全面屏,iPhone X采用了全新的交互規則,左右滑動切換應用,向上滑動實現返回,單擊點亮屏幕,左右雙鍵實現截屏。其中有一些明顯是學習借鑒了Android。

這套操作需要一點時間適應,而且手指活動范圍不小,我反而覺得比Android三鍵要更繁瑣一些。未來手機正面只有一個屏幕的時候,Android會不會也放棄三鍵的交互方式?不知道,但現在我更習慣Android三鍵。

iPhone X這套交互真正令我覺得缺陷的是,原先的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現在要分別在左右兩個羊角區域下拉才能實現。這意味著,當你單手持機的時候,你很難下拉出對面一側的操作按鍵,至少我的手夠不到。

面部和指紋解鎖:期待屏下方案

全面屏帶來的另一個難題是指紋解鎖。正面全是屏幕,那指紋只能放到后邊。在屏下指紋技術還沒有成熟的當下,這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坦率地說,指紋解鎖放在背后是無奈之舉,也完全可以理解。行業唯一采用側面解鎖設計的索尼,依然堅持自己多年不換的經典設計,堅持不入全面屏。

但三星卻沒有和其他Android廠商那樣,把指紋識別區域放在背后正中,而是與雙攝像頭一道橫向排列,這就帶來了一個習慣問題。在遇到背后指紋手機時候,我早習慣了伸出食指直接摸向手機背后正中,現在卻要重新適應Note 8特立獨行的解鎖位置,確實需要一段時間,而且食指和中指要明顯分開,這種握持姿勢并不是很舒服。

不過三星也提供了其他應對方案。Note 8同時還有2D面部識別、虹膜掃描、Android自帶解鎖等選擇,讓用戶自己選擇習慣的解鎖方式。2D面部識別在夜間基本失靈,虹膜解鎖對眼鏡用戶并不友好,所以大部分時候我還是習慣用指紋。不過,我平時也用三星Gear S3手表來藍牙解鎖。

而iPhone X則選擇了一種全新的解鎖方案——3D面部識別。和Android基于攝像頭的面部識別技術相比,蘋果的Face ID是另外一個級別的。iPhone X劉海內的點陣投影儀,在用戶面部投射出3萬個不可見光點,再通過紅外攝像頭捕捉這些光點,繪制出用戶的3D面部圖像。蘋果為這項技術收購了不少公司進行研發,其中就包括了曾經的Kinect的技術提供商PrimeSense。

在我使用iPhone X的時候,Face ID解鎖非常流暢,成功率至少超過九成。但網上有不少朋友反映,他們的Face ID體驗并不如人意,有的成功率甚至還不到六成。具體失敗的原因,我很難判斷,或許是錄入面部的時候不夠完整,又或者是手機個體差異,抑或是用戶解鎖距離和面部姿勢不對,至少我自己并沒有遇到。不過,Face ID并不是完美的。當手機放在桌上,在車里用作導航等使用場景下,我就不得不伸出頭去將就手機,或者使用密碼解鎖。

的確,iPhone X的Face ID確實炫酷,就我個人使用來說,體驗基本令人滿意。但我也不覺得指紋解鎖是過時的、落后的技術。使用Face ID時,你還是需要手動上滑iPhone X屏幕啟用Face ID,指紋解鎖直接擱手指就行。但Note 8的背后指紋解鎖區域不符合人體力學設計,這是這款三星旗艦一個最大槽點。在解鎖這件事上,我只能期待屏下指紋技術盡快成熟,淘汰后置指紋。

網上不斷爆出雙胞胎或者其他Face ID失效的個案(最新案例是南京兩位女士,長相接近但非親屬關系,一樣可以騙過Face ID),也說明iPhone X的Face ID技術確實還不成熟,未來還有很大改進的空間。還記得iPhone 5s的第一代指紋識別Touch ID,同樣也會經常失靈,后來的第二代就明顯有進步。但不知道為什么,我在iPhone上的指紋識別成功率明顯低于Android手機。

兩款OLED屏幕:我喜歡Note 8

屏幕一直都是三星的核心競爭力。由于主導了手機供應鏈的核心技術,三星旗艦手機從來都是使用行業最好的OLED屏幕。與另外一種屏幕派系LED相比,OLED屏幕有色彩鮮艷、對比強烈以及輕薄省電等諸多優點,但也有燒屏等先天缺陷。

今年的iPhone X使用了從三星定制的屏幕,這也是蘋果首次轉用OLED。三星最好的OLED屏幕訂單,除了保證自家的旗艦使用,其余的都供應給蘋果iPhone X了。來自供應鏈的消息顯示,為了分散供應鏈風險,蘋果正和LG簽署OLED供應合同。這意味著未來蘋果的旗艦機基本都會使用OLED屏幕。

iPhone X和Note 8的屏幕,都來自于三星,兩款手機的屏幕性能實際上是兩大巨頭調教功力的較量。在評測機構Display Mate的打分中,iPhone X和Note 8的屏幕都得到了A+的行業最高分。這是目前智能手機的最佳屏幕表現,在OLED屏幕的核心技術上,不得不承認三星的行業領先地位。

兩款屏幕技術參數都非常強。iPhone X對比度達到了100萬比1,支持DCI-P3廣色域,全局亮度達到了634尼特(Note 8自動全局亮度是560尼特)。局部亮度Note 8則為1240尼特,而iPhone X為809尼特。屏幕反射率iPhone X為4.5%,而Note 8是4.6%。

看起來,iPhone X的屏幕在技術參數上還要比Note 8高出一點,盡管這細微差距是肉眼無法感知的。在我自己的實際使用中,iPhone X的屏幕并沒有Note 8的屏幕舒服,尤其是在開了TrueTone(根據環境光自動調節屏幕顏色和亮度)之后,iPhone X的屏幕明顯太亮太黃太閃,用俗話說是“辣眼睛”。

令人疑惑的是,在關掉蘋果的招牌技術Truetone功能之后,屏幕會柔和很多,難道TrueTone和OLED存在沖突?我更愿意相信是蘋果第一次使用OLED,還沒有充分調校好。這個問題,無論是在國外論壇MacRumor還是微博上,都有過吐槽。在同時使用iPhone X和Note 8之后,我更習慣看Note 8的屏幕。

工業設計:黑邊和攝像頭

iPhone X和Note 8也是蘋果和三星工業設計的最高水平體現了。iPhone X和Note 8都采用了雙面玻璃的設計,整體來看優雅大方,也逃不開玻璃指紋收集器的毛病。不過,我對iPhone X有幾個槽點,不吐不快。

第一就是黑邊。作為千元美元的旗艦機,iPhone X的黑邊確實有點對不起價格,甚至不如國產旗艦手機。和全視曲面屏的Note 8超窄邊框相比,這一差距顯得尤其明顯。顯然iPhone X并沒有重視黑邊這個細節。

第二是凸起的攝像頭。蘋果后置攝像頭凸起已經有好幾年時間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同時期一樣凸起的三星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沒有影響畫質的前提下,做到了攝像頭與機身平齊。iPhone X的雙攝變成了交通信號燈的縱向排列,我沒什么意見,但是凸起的攝像頭實在太明顯,iPhone X要是不戴套,放在桌上根本就放不平,一碰就蹺蹺板一樣。強迫癥患者有點不能忍,戴套,必須戴套。

第三是容易磨花的不銹鋼邊框。相對而言,銀色邊框這個問題比較明顯,在網上搜一下大把的圖片。但要贊iPhone X一下,不銹鋼邊框質感很高,圓潤的邊角握持感很舒適。這一點Note 8不如S8系列,邊角處理太硬朗了,握著沒有S8那種圓角舒服。

雙面玻璃的另外一個缺陷就是容易摔傷,維修費用太高。如果你容易手滑,那么要么就買個結實的套子,要么就花200美元(國內是1688元)購買蘋果的Apple Care+。因為iPhone X換玻璃面板的價格會讓你想哭,前面板更換費用279美元,后背更換費用549美元!如果有Apple Care+,那么前兩次只收取29美元和99美元的服務費。三星國內好像是有專屬管家服務,在6個月內以500元的價格優惠更換屏幕。這兩款雙面玻璃旗艦,都手滑不起,還是老老實實戴上保護套吧。

拍照各有千秋:夜景還是三星

這兩款旗艦也是目前智能手機拍照的最高水準。在DxOMark的評測中,iPhone X的拍照達到了101分,超越了Note 8的100分,是目前的拍照最高分數。關于DxOMark的評測得分,我的意見是超過95分都是行業最高水平,一分兩分的差距根本不會影響到用戶的拍攝畫質。以下照片均為先蘋果后三星。

兩款旗艦都搭配了1200萬像素的后置廣角+長焦攝像頭,都配備了光學防抖,光圈也是伯仲之間。Note 8的廣角光圈1.7,大于iPhone X的1.8。在實際的拍攝中,iPhone X的拍照表現延續了蘋果一貫的精準白平衡、真實還原的成像風格。而三星Note 8的強項在于色彩與細節呈現,夜景拍攝燥點控制明顯更優。

在這方面,我覺得兩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長,并沒有高低差別。但在逆光夜景這種極端場景的拍攝中,Note 8的燥點和光斑處理能力還是略高于iPhone X,夜視儀的外號并不是浪得虛名。

蘋果從iPhone 7 Plus開始采用雙攝,而三星是在Note 8上首次采用雙攝技術。兩個巨頭的人像模式,都可以拍出淺景深的虛化效果。雖然和單反大光圈鏡頭拍攝的“真實景深”還是有顯著差距,但智能手機能夠通過雙攝技術實現這樣的“算法景深”,也沒什么太多可以挑剔的。

iPhone X的人像模式沒有問題,但Note 8還提供了景深控制功能,用戶可以在拍攝完成之后,后期調整景深,選擇自己喜歡的虛化效果。此外,雙景深模式也可以在后期自己選擇廣角或是人像模式的照片。至少在可玩性和選擇余地上,Note 8的雙攝比iPhone X更加靈活一些。

此外,雖然在機身顏色和軟件功能上不斷迎合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用戶的需求,但很遺憾的是,蘋果依然不肯在美顏這個亞洲女性最看重的功能上下功夫。iPhone X無論是那多種人像光效的自拍,還是后置攝像頭的人像模式,都本著“自然就是美”的原則,有雀斑、有黑眼圈、眼睛不夠大、膚色暗沉,這些當然是用戶自己的問題。

作為亞洲手機廠商,三星當然很理解美顏的重要性。Note 8自帶的美顏效果中規中矩,雖然沒有美圖手機那種鬼斧神工的神奇變身,但至少可以讓女性不會過度挑剔。

Note 8幾大獨有優勢

接下來是Note 8相對于iPhone X的獨有優勢。有的是來自于Android系統,有的則是來自于三星自己的獨有技術。正是這些Note 8相對于iPhone X獨有的優勢,讓我更傾向于選擇Note 8為年度旗艦。

多任務處理。這個是iPhone所沒有的功能,iPad上才有。Note 8的6.3寸超大屏幕和18.5:9的超寬比例在這方面優勢盡顯,我可以同時開著兩個應用窗口,一邊看球賽一邊發微博,一邊看網頁一邊聊微信。配上我的微軟折疊便攜藍牙鍵盤,在需要文字處理的時候,Note 8無疑是目前最適合文字處理的智能手機。

手寫筆。隨著S系列旗艦屏幕越來越大,Note和S系列的差異越來越小,S Pen才是Note系列真正的賣點所在。我很贊成一句話:只有帶筆的大屏手機,才配叫Note。無論是屏幕手寫,標注文件,創建筆記,智能截圖,還是手繪素描,這支筆都極大提升了用戶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樂趣。

三星智付。Samsung Pay和Apple Pay的最大差別是,三星除了支持NFC近場支付之外,還支持MST模擬磁條支付。這意味著三星智付可以在任何帶有銀行卡讀卡器的設備上使用。在實際使用中,我在諸多大小超市都成功使用無阻,甚至在加油機上也可以付款。而Apple Pay目前支持的美國商家還不到30%,很多小超市都沒有升級POS機。

曲面側屏。三星從Note 4開始使用曲面側屏,如今曲面屏已經成為了三星旗艦的標配。曲面側屏的優點是超窄邊框的視覺體驗,以及各種快捷方式和信息顯示。不過,最重要的是,掌握曲面側屏核心技術讓三星旗艦在視覺和手感上脫穎而出,因為其他采用曲面屏技術的手機都只能購買LG的部件,屏幕曲率明顯低于三星旗艦。

3.5mm耳機孔。雖然藍牙耳機音箱已經大量普及,但當你需要插耳機(例如在飛機上),或者邊充電邊聽歌的時候,3.5mm耳機孔就成為了一種優勢。而且Note 8還是在保留3.5mm耳機孔的前提下實現IP68防水防塵的,不得不說三星工業設計還是厲害。講一個段子,蘋果的產品理念是,“我覺得未來可能不需要這個功能,所以我就先替用戶取消了,現在需要這個功能的用戶,你可以買我們的轉接器”。而三星的產品哲學是,“我覺得大用戶現在還需要這個功能,所以我能保留就保留,等市場整體需求變了再說。”

雙重應用。三星的KNOX技術相當于在手機上加設了一個虛擬空間,用戶可以在里面保存需要加密的文件,也可以復制應用。這意味著你可以在Secure Folder里面再登陸一個微信,再安裝一個Kindle。我非常喜歡這個功能。此外,Note 8也可以不需要KNOX,直接安裝兩個微信、兩個Facebook、兩個Skype。這是iOS目前沒有具備或者說不愿意具備的功能。

快速充電。iPhone X首次加入了快速充電功能,但是快速充電的電源插頭和轉接線卻需要額外再花幾十美元購買。這點實在太雞賊了,畢竟是1000美元的手機啊,我拒絕買單。Note 8的快速充電,和其他正常Android手機一樣都是標配,半小時充電40%左右。續航能力方面,iPhone X和Note 8的表現都不算太出色,亮屏時間使用大致是5個小時。

Bixby。今年三星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加入了Bixby智能語音助手的服務。坦率的說,Bixby并不是Google Assitant那樣的百事通(畢竟谷歌已經積累了大量數據),但作為智能手機語音小管家方面,Bixby的表現并不差,設置鬧鈴、打開應用、點播歌曲、開啟導航這些常用操作的體驗都比較令人滿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Bixby在辨音能力上要好于Siri。當然iPhone X也可以使用Google Assitant(安裝谷歌應用,多一個步驟),不一定非得通過Siri。

Always on Display。在熄屏上顯示信息,不用點亮屏幕就一目了然。

信號更好:我用同一張美國最大運營商Verizon的Sima卡,通過Speedtest進行網速測試,無論是先測Note 8還是先測iPhone X,Note 8的無線網速都明顯好于iPhone X。

當然,iPhone X也有自己的獨有優勢。在用Note 8的時間里,我最懷念的是蘋果的Airdrop。雖然三星也有自己的Link Sharing云盤分享,但與不需要流量網絡的Airdrop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體驗。在同時使用iPad和Macbook的情況下,Airdrop在文件分享方面無疑優勢巨大。此外,家里的Apple TV和時間膠囊這兩項蘋果產品也不支持Note 8,這個是蘋果無可置疑的生態優勢。

iOS上的應用質量,在很多時候也會優于Android。比如說,Android版的《紀念碑谷2》比iOS晚了整整半年,Android版的Tumblr不能直接預覽視頻,Android版的微博看不到具體的粉絲數量。

iOS原本對Android的穩定流暢安全優勢,到了Bug奇多的iOS 11真的是作的差不多了。這對以平臺優勢著稱的蘋果來說,實在是不應該,iOS 11就像是一個沒有完工就強行上馬的軟件平臺,把正式版當成了公測版。我的iPhone X出現過幾次屏幕徹底失靈的情況,只能熄屏或者重啟才能恢復正常。家里的iPhone 7更是在升級之后遭遇了無限黑屏的問題。而Note 8反而一次死機都沒有出現。

說了這么多,總結一下吧:iPhone X是蘋果的自我顛覆和突破,也帶來了一些創新的亮點功能和設計。不過,我個人并不喜歡異型全面屏,而且蘋果還需要進一步改善Face ID、屏幕、全新交互以及iOS平臺的Bug問題。而三星Note 8則在各項性能上都表現得更為均衡成熟,得益于Android平臺的不斷完善和iOS 11的各種Bug,三星在原先的弱項系統軟件方面也不再明顯處于下風。如果今年只選擇一款主力機型,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Note 8。

以上就是關于蘋果5s做pos機,蘋果iPhone X和三星Note 8哪家強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蘋果5s做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www690aa.com/newsone/84327.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