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四川省樂山市銀聯pos機銷售商,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以金融力量助力精準扶貧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四川省樂山市銀聯pos機銷售商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四川省樂山市銀聯pos機銷售商
融資加融智 輸血更造血
□薛蓮 (圖片由中行四川省分行提供)
6月的川北大地,郁郁蔥蔥,生機盎然。雖然只是初夏,卻已是驕陽似火。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鄭國雨帶領相關人員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來到地處大山深處的劍閣縣涂山鄉涂山村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在中國銀行捐資修建的水池旁,聞訊前來的70多歲的李仕坤老人緊緊握住鄭國雨的手,感激地說:“我們涂山村缺水,七、十組的57戶260人,以前冬天要到幾公里外的水庫去背水喝。沒想到中行不僅派來了能吃苦耐勞的幫扶干部,還給我們送來了解決困難的資金,這口飲水池修好后,完全滿足了全村人的飲水,我們期盼了多年的心愿,在中國銀行的幫助下實現了。”——這只是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秉承“擔當社會責任,做最好的銀行”理念,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總行精準扶貧工作部署,積極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大力開展扶貧濟困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當地群眾和社會各界的認可。截至目前,四川中行定點幫扶對象遍布39個貧困縣、50個貧困村,定點幫扶貧困家庭1500余戶。其中,綿陽平武縣高村鄉民主村、綿陽安州區黃土鎮民主村、資陽江源鎮同樂村、廣元公興鎮茶埡村已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因地因時施策 精準輸血濟民生
精準扶貧首先要滿足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交通難、喝水難、就學難、就醫難等民生問題,徹底打通精準扶貧的“最后一公里”?關于這點四川中行一直在努力。
劍閣地處四川盆地與秦巴山區交界處,自古就是川陜之咽喉,蜀北之屏障,境內群山連綿,道路崎嶇,有著“劍門天下險”的說法。險峻的山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但也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大制約。如今,平整寬闊的水泥路代替了原來的土路。6月3日,李明祿的媳婦劉鳳瓊挺著懷孕8個月的大肚子,不停擦拭眼角激動的淚水,連聲對前來看望她的四川中行的領導說:“感謝你們修好了村道路和組道路。”
要脫貧先修路。據統計,近年來四川中行除了投入無償幫扶資金外,還多次以捐款等形式為定點幫扶的貧困村修建通村、通組、入戶道路23條50余公里,修建村級兩委會8處15間,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安全飲水是四川中行領導十分關心的又一個問題。于是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原來,涂山村屬于高山村,十年九旱,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全村村民的飲用水都要下到2公里外的水庫去背水喝,村民急切盼望解決飲水問題。四川中行派駐干部唐良富了解情況后,當即與村干部商量,在省分行大力支持下,用幫扶資金修建了一個1000立方米的飲水池,徹底解決了當地群眾近70年的飲水問題。像這樣的事例在四川中行并不鮮見。據統計,近年來四川中行整治維修山平塘48口,扶持400余戶農戶改水,修建飲用水塔16座,鋪設主管道上萬米,使貧困地區1000余農戶喝上了放心水。
除了基礎民生設施扶貧,2015年以來,四川中行圍繞“精準輸血”做文章,大力開展認領幫扶。從廣元市劍閣縣、青川縣、南充市高坪區到廣安市廣安區、達州市開江縣,再到巴中市南江縣、涼山州普格縣,四川中行針對75戶貧困家庭采用了貧困地所在行牽頭、其余分支行和省分行部門聯動參與的“N→1認領幫扶模式”,力爭3年內實現脫貧目標。用了不到1年的時間,該行已在全省共建貧困戶卡1568戶,針對這些貧困戶在行內自發組織捐款已達30余萬元。
修路建池、改房造廁、填溝平地……四川中行正用實際行動為貧困農戶打通一條條脫貧致富的道路。
發揮專業優勢 強力造血助產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輸血扶貧不如造血扶貧。6月1日下午,鄭國雨一行不顧連續驅車4個多小時的疲勞,冒著小雨,趕往巴州區棗林鎮清溪溝村,捐贈援助物資,為貧困農戶送去中國銀行的溫暖關愛,并與當地鎮、村干部和中行駐村干部進行了座談,詳細詢問村里貧困戶數量、致貧原因、產業發展等情況。在清溪溝村特色產業園內,當了解到該村利用坡、臺、院、地種植中藥材和蓮藕,促進農民增收時,四川中行提出“實施產業脫貧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扶貧手段,是增強貧困人口‘造血’功能的關鍵。如果只有初級農產品,沒有后續加工鏈條,不僅產品附加值低,而且也缺乏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必須因地制宜地引進資質可靠的加工企業,探索打造綠色生態農產品品牌,才能打通產業鏈拓展的‘堵點’,有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更好促進農戶穩定增收。中國銀行也將為此提供相應金融支持。”
近年來四川中行視產業扶貧為己任,積極騰挪資金和規模,將有限的信貸資源重點投放到農村產業扶貧領域。特別是改變了以往支農貸款主要投放于種植業、養殖業的做法,四川中行在大力支持種養業的基礎上,按照“優先滿足、優先發放”的原則,為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開辟了“綠色信貸通道”,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旅游農業、新興農業,延伸貸款的支農作用。截至今年4月末,該行扶貧惠農各項貸款余額已近50億元,較2014年末增長了3倍多。幾年來,該行積極支持了如新希望、通威股份、邦立達、北大荒等全國知名的現代化農業企業在全省貧困縣的產業投入;積極支持當地縣支行與城區行聯動互助,做大做強全省貧困縣當地水電、鐵路、公路等項目的施工企業上下游客戶。
此外,四川中行還結合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需求,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例如,針對當地農業產業化、集中化發展需求,開發了“立業通”,協助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購置廠房,擴大生產規模,促進傳統農業種植向工業化深加工的轉變;為了促進當地林業發展,創新“園林通寶”,促進林農增收;面向農業生產居民和涉農中小企業主推出“福農借記卡”并實現發卡近90萬張,實行跨行或異地取款手續免費、免年費等優惠。特別是近一年來,四川中行積極“延伸城鄉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擴大在貧困地區的金融服務范圍。截至目前,中國銀行已在縣域機構設立村鎮銀行4家;在廣元、達州、綿陽、德陽、溫江等地區建立了近50個具備“金融+電商”功能的助農取款點;在全省88個全國級、省級貧困縣中建設網點覆蓋面超過70%,安裝各類自助服務設備300余臺;在全轄縣鄉區域內,投放長城商戶通POS機近3000臺,實現業務交易近20億元。
情牽貧困學子 融智扶貧拔貧根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千萬莘莘學子奔赴考場。此時,最讓四川中行領導掛心的是那些出身寒門、背負家庭重任、亟待改變命運的貧困學子。他們對知識、對校園的渴望,比任何人都來得急切。
6月3日,在四川中行的捐資助學幫扶對象姜志華家中,姜志華臥病多年的妻子袁會瓊激動地說:“家里最困難的時候,是中國銀行給孩子送來了3000元學費。”袁會瓊由于傷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兩個女兒分別在讀大學和高中,全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全靠姜志華外出打工的收入。提到中行的雪中送炭,袁會瓊仍然感動不已。四川中行的領導安慰袁會瓊說:“中國銀行不光是開展幫村幫戶扶貧濟困,也接收貧困家庭孩子來工作。請轉告你的孩子好好學習,歡迎她們畢業時報考中國銀行。”
據統計,僅2015年,四川中行錄用貧困縣生源40余人,已占全體錄用人員的六分之一,為初入社會的貧困家庭畢業生提供自強自立、施展抱負的最佳舞臺。多年來,四川中行心系貧困地區,情牽寒門學子,在愛心助學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凝結了深切真情的踏實印跡:為資助貧困戶家庭大學生圓夢高等教育,2013年以來,四川中行在全轄范圍內發起“心系寒門學子”捐資助學倡議,設立中國銀行捐資助學基金,累計捐款近50萬元;開展“盡一份責任,獻一份愛心”扶貧日系列活動,累計捐款近百萬元;向由四川銀監局、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倡導發起設立的“四川銀行業扶貧慈善基金”捐款50萬元。
此外,作為中央部屬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的獨家承辦銀行,四川中行自2004年,已連續承辦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等部屬高校的國家助學貸款業務,累計向近20萬名貧困大學生發放國家助學貸款超過15億元,向成都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龍泉校區、西華大學、西昌學院、川北醫學院等校近千名在校貧困大學生發放助學貸款400余萬元。
一路行來,在廣袤的四川大地,中行不斷延伸著扶貧助學的觸角,更在社會各界播撒、傳遞愛心和希望的種子。
涼山州普格縣劉家坪鄉中心小學,地處普格縣海拔最高、人口最稀少、貧困面最大的邊遠地區。自2010年初起,四川中行多次到該校幫扶慰問捐資,用于設立專項獎學金,購買圖書、教具、學生生活用品等。2014年,四川中行以“擔當社會責任 做最好的銀行”為主題拍攝了《微愛——永無止境》系列微影視。影片播出后,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為喚起全社會關注貧困山區兒童教育、支持教育扶貧工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行客戶深受感染,捐贈人民幣100萬元新建劉家坪鄉中心校綜合樓,并捐贈價值20萬元的校服。“扶貧先扶智。要拔除窮根,比財物資助更重要的,是育人、育才。”四川中行不僅在捐資助學方面勇于擔當,四川中行人更致力于強化智力精準扶貧,探索建立造血扶貧模式,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多年來該行堅持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送金融知識下鄉”“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宣傳教育活動,篩選貧困地區客戶數據,開展針對性金融知識普及、宣導。2015年下半年至今,在劍閣縣一地,四川中行提供了10萬元幫扶資金,支持當地舉辦農業生產技術培訓班4期,培訓致富帶頭人、適用技術人才213人,打造了一大批符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的新型農民及技術技能型人才。
根植銀政合作構建扶貧長效機制
“扶貧、脫貧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6月2日四川中行與劍閣縣政府簽訂“金融開發合作協議”的現場,四川中行領導表示,“精準扶貧還需多方聯動、協同發力,四川中行將根植銀政合作,積極構建金融扶貧長效機制。”根據協議,中行將為劍閣縣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項目的資金缺口提供支持,并利用中行優勢,積極協助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到劍閣縣投資建廠,助推地方脫貧奔康。
據悉,四川中行于去年制定了“2015-2020年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再次吹響了脫貧攻堅的“集結號”。從去年11月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到今年6月與巴中市人民政府簽訂“銀政全面合作協議”,四川中行在半年的時間里已與省級和德陽、樂山等市級政府累計簽署了三千億元合作協議,并明確了扶貧合作項目、捐資助學活動等具體內容,全力支持“十三五”時期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四川中行將從“建立扶貧基金、金融扶貧、項目扶貧、撮合扶貧、聯動扶貧、便民扶貧、結對扶貧、智力扶貧”等落地措施入手,構建金融扶貧長效機制,打造“中銀精準扶貧”品牌,探索出一條可持續、可復制的金融扶貧之路。
四川中行正在建立“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扶貧基金”,從今年起利用“扶貧日”捐款活動,充分爭取本行干部員工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濟困的積極性,爭取每年募集不少于50萬元-100萬元的扶貧基金。此外,該行將充分利用“綠色通道”,精準對接貧困縣域產業幫扶需求。目前,該行已從全省收集到12個貧困村的33個扶貧項目,從廣元利州區清溪溝村中藥材及蓮藕種植到劍閣縣涂山村土雞圈舍,再到樂山峨邊縣椏椏村建立黑豬養殖農業合作社,從民生扶貧到產業扶貧,再到教育扶貧、文化扶貧……中行四川省分行對這些項目將在充分論證分析后盡可能滿足其需求,最大限度對貧困地區發展給予幫扶,同時積極培育“銀行+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支持“產業基地+農民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農民利益分享模式,提高貧困人口持續創收增收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3年四川中行已選拔12名干部作為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為四川貧困地區人民送去了資金、技術,也送去了中國銀行的深情厚誼。今年該行又在全省選拔了18名干部員工前往達州、南充、宜賓、資陽、遂寧、廣元、涼山、巴中、綿陽、樂山分行所在地貧困地區擔任專職駐村“第一書記”。新一批中行優秀干部懷揣著積極幫扶貧困村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建設特色支柱產業等“心愿”加入到中國銀行精準扶貧的隊伍中來……
“‘擔當社會責任,做最好的銀行’是中國銀行的戰略目標”,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總行有關扶貧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金融優勢,通過金融信貸扶貧,建設扶貧基金,開展產業項目扶貧和聯動撮合扶貧等方式打造“融資加融智,輸血更造血”的扶貧之路,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履行好一個有擔當、有情懷的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
以上就是關于四川省樂山市銀聯pos機銷售商,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以金融力量助力精準扶貧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四川省樂山市銀聯pos機銷售商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