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智能云pos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趨勢分析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智能云pos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智能云pos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文:東灘智庫·陳逸涵
物聯網是通信網和互聯網的拓展應用和網絡延伸,它利用感知技術與智能裝置對物理世界進行感知識別,通過網絡傳輸互聯,進行計算、處理和知識挖掘,實現人與物、物與信息交互和無縫對接,達到對物理世界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目的。
在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中,物聯網超越了互聯網,成為了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深度融合的全新體系,是實現萬物互聯的核心支撐。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物聯網產業將成為持續的投資風口。
一、物聯網產業結構物聯網的產業鏈可以分為四個層級,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最底層,其主要功能是收集數據,通過芯片、蜂窩模組/終端和感知設備等工具從物理世界中采集信息。
傳輸層是物聯網的管道,主要負責傳輸數據,將感知層采集和識別的信息進一步傳輸到平臺層。傳輸層主要應用無線傳輸方式,無線傳輸可以分為遠距傳輸和近距傳輸。
平臺層負責處理數據,在物聯網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將來自感知層的數據進行匯總、處理和分析,主要包括PaaS平臺、AI平臺和其他能力平臺。
應用層是物聯網的最頂層,主要基于平臺層的數據解決具體垂直領域的行業問題,包括消費驅動應用、產業驅動應用和政策驅動應用。目前,物聯網已實際應用到家居、公共服務、農業、物流、服務、工業、醫療等領域,各個細分場景都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
二、全球物聯網市場分析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物聯網產值達到6860億美元,2024年有望突破1.1萬億美元。
據GSMA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達到120億,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規模將達到246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
在全球物聯網的發展格局中,歐美處于規模領先地位,而中國則是處于增速領先地位。IDC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支出達到6904.7億美元,其中歐美地區占比超過49%,中國市場占比為23.6%。除基數較小的拉美、中東歐和中東非洲市場外,中國物聯網市場增速是最高的。
三、中國物聯網市場分析1、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從閉環、碎片化走向開放、規模化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物聯網市場從2015年到2020年的年均增長速度維持在15%以上,預計到2025年中國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7萬億元。
中國物聯網應用整體處于起步階段,物聯網應用從閉環走向開放的生態,從碎片化的市場走向規模化的應用,我國物聯網主要應用領域有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公關服務等等,占據了中國物聯網市場接近80%的份額。
2、產業主體數量眾多,應用層占據最大份額
截至2020年底,中國物聯網產業已經基本形成覆蓋智能感知、信息傳輸處理、應用服務的完整產業鏈。近年來,中國物聯網產業創業十分活躍,自2013年以來每年新增企業數量不斷增加,2020年新增企業數量超過16萬家,截至2020年底中國物聯網相關企業數量達到26.73萬家。
分層級的產業構成中,應用層與平臺層占比較大。應用層和平臺層產業規模較大,分別占到35%左右,傳輸層雖然重要,但產值規模較小;底層的感知層元器件由于種類眾多,產業規模也較大,占到20%左右。
3、需求升級帶來新機遇,物聯網呈現三大發展趨勢。
趨勢一,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將驅動物聯網應用進一步深化。當前物聯網應用正在向工業研發、制造、管理、服務等業務全流程滲透,農業、交通、零售、醫療等行業物聯網集成應用試點也在加速開展。例如,RFID技術助推新興領域發展。目前RFID技術在電力、航空、鞋服與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表現搶眼。
趨勢二,消費物聯網應用市場潛力將逐步釋放。諸如全屋智能、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智能門鎖、車載智能終端等消費領域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共享經濟蓬勃發展,"雙創"新活力持續迸發。這主要得益于NB-IoT技術的發展,NB-IoT的低功耗、廣覆蓋、海量連接等特點能夠滿足智能鎖、智能家電、安防報警、智能穿戴等應用的技術需求。
趨勢三,新型智慧城市全面落地實施將帶動物聯網規模應用和開環應用。目前國內傳感器公司已經與公共設施部門合作,實現如智能井蓋、智能管網、遠程抄表和智能路燈等的相關應用。
四、中國物聯網六大細分產業1、智能傳感器
智能傳感器是感知物品及其所處狀態、環境各種信息數據的底層元器件,是數據搜集環節的基礎和關鍵。
2015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2021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約2968億元,近年來傳感器市場增長速度高于全球,預計2026年將超過7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9%,在全球傳感器市場中的占比不斷提升。
智能傳感器是數據的采集入口,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消費電子、通信電子、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物聯網等領域。從應用市場看,汽車電子、工業制造、通訊電子、消費電子占據80%以上;從產品類別看,MEMS、CMOS傳感器占據近50%的市場份額。
2、物聯網模組
物聯網模組,以芯片為主體,將芯片、存儲器、PCB板、分立器件、無線接口、結構件等合成的模塊化組件。物聯網模組處于感知層和網絡層中間,為萬物互聯的基石。物聯網模組相當于物聯網的“連接器”,所有由感知層產生的數據都需要通過其傳送至網絡層。模組與物聯網終端設備是一一對應關系,具備不可替代性。
過去幾年全球蜂窩通信模組出貨量以復合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WiFi和藍牙的全球模組出貨量亦快速增長。中國無線模組年出貨量正由千萬級提升至億級,預計在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300億元。
低能耗廣域物聯網廣泛應用,應用數量較大。根據ABI Research預計,到2023年60%的公共事業類應用(如智能抄表)將會采用NB-IOT,30%的物聯網應用采用Cat.1,主要包括POS機、電梯監控、物流等領域,剩余10%的高速率場景采用Cat.4以上制式模塊。
3、智能控制器
智能控制器是電子設備的“中樞控制”核心,是基于成熟的MCU或DSP,燒錄嵌入式軟件后的模組類產品,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汽車電子、電動工具、智能建筑及家居等領域。在物聯網應用中,智能控制器成為各類聯網終端遠程控制的基礎。
近年來中國智能控制器市場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23746億元,據Frost&Sullivan預測,2024年中國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將突破3.8萬億元。
從下游應用領域來看,智能控制器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家用電器、電動工具、智能建筑及家居、健康與護理等眾多領域。家電智能化、汽車智能化、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將成為智能控制器產業市場的主要增長點。
4、射頻識別(RFID)
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狹義上的RFID指的是攜帶芯片的標簽或者卡片狀,也有人通俗的稱其為電子標簽。RFID和傳感器作為物聯網產業的重要技術支撐,其技術的成熟度和產業的配套化將深刻影響物聯網的進程。
根據中國RFID產業聯盟,自2010年中國物聯網發展被正式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后,中國RFID及物聯網產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應用不斷豐富,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不斷深入,應用領域不斷廣泛,RFID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趨勢,2020年末我國RFID市場規模突破1200億元,預計到2026年我國RFID的市場規模將接近2500億元。
從2020年中國RFID系統應用領域看,金融支付占據21.2%的市場,成為RFID行業市場第一板塊。其次在身份識別、交通管理和軍事與安全的應用也占據了10%以上的市場份額。未來主要的增長動力來源于社保卡和健康卡項目、交通管理、移動支付、防盜防偽追溯、金融IC卡遷移等細分領域。
5、物聯網服務平臺
物聯網平臺是物聯網網絡架構和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通過它不僅實現對終端設備和資產的“管、控、營”一體化,向下連接感知層,向上面向應用服務提供商提供應用開發能力和統一接口。并為各行各業提供通用的服務能力,如數據路由、數據處理與挖掘、仿真與優化、業務流程和應用整合、通信管理、應用開發、設備維護服務等。
2020年中國智慧生活物聯網云平臺市場規模為58億元,預計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0.4%。2020年中國工業物聯網云平臺市場規模為261億元,預計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0.9%。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物聯網云平臺市場規模為158億元,預計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7.8%。
根據物聯網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最近發布的《2021物聯網平臺公司全景洞察報告》,物聯網平臺市場進一步集中,排名前10位的公司的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44%上升到2021年的65%。2021年全球物聯網平臺有613家,提供連接管理、設備管理、應用管理和數據管理功能的分別為7%、35%、58%、43%。
6、物聯網應用服務
物聯網應用的實質是對傳統行業的改造賦能,因此根據對象的不同,可分為消費物聯網和產業物聯網,前者主要包括個人及家用物聯網,后者則包括工業物聯網、商業物聯網、智慧城市以及智慧交通&車聯網等。
2020年物聯網應用服務市場規模達到5589.2億元,占整體物聯網市場規模比例為33.6%。過去智能家居等消費物聯網發展更為迅速,但隨著物聯網繼續發展,對產業的改造將成為物聯網的核心場景,產業物聯網連接數將超過消費物聯網。其中,消費物聯網下的智能家具領域在應用服務市場占比超43%。
五、中國物聯網四大聚集區1、環渤海地區
環渤海地區以北京-天津為核心,是國內物聯網產業重要的研發、設計、設備制造及系統集成基地。
環渤海地區關鍵支撐技術研發實力強勁、感知節點產業化應用與普及程度較高、網絡傳輸方式多樣化、綜合化平臺建設迅速、物聯網應用廣泛。
2、長三角地區
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無錫為核心,是我國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的起源地,在發展物聯網產業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先發優勢。
長三角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深厚,物聯網發展定位產業鏈高端環節,從物聯網硬件核心產品和技術核心兩個環節入手,形成產業核心和行業龍頭集聚地。
3、珠三角地區
珠三角地區以深圳-廣州為核心,是國內電子整機的重要生產基地。
珠三角地區圍繞物聯網設備制造、軟件及系統集成、網絡運營服務,以及應用示范領域,重點進行核心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能力建設、著眼于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機農村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
4、中西部地區
中西部地區以重慶-成都為核心,產業發展迅速。
中西部地區各重點省市結合自身優勢,布局物聯網產業,湖北、四川、陜西、重慶、云南等地依托其在科教、人力、產業資源,構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和產業體系,重點培育物聯網龍頭企業,大力推廣示范工程。
六、代表案例無錫打造千億物聯網產業集群
2009年,溫總理在無錫視察時提出了“感知中國”的概念,中國首個“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成立。
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持續夯實以新吳區為核心,濱湖區、梁溪區為重點的“一核多元”物聯網產業發展格局,引導有基礎、有條件、有資源的地區建設物聯網專業園區和特色小鎮。
目前無錫市已匯聚了微軟、英特爾、西門子,華為、阿里巴巴、浪潮等國內外知名企業,2019年,無錫物聯網產業營收超2800億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無錫已累計建立NB-IoT基站5500個,覆蓋商業用戶150萬戶,成為全國首個NB-IoT全域覆蓋的地級市。
除了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三個重要的物聯網小鎮,同樣成就了其產業高地的地位:
1、鴻山小鎮
位于無錫的東南部的新吳區,規劃面積3.9平方公里,是無錫政府與阿里云合力打造的中國第一個物聯網小鎮。小鎮以建設示范應用、構建數據平臺為主攻方向,突出智慧工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家居、智慧醫療、智慧農業六大應用領域,著力發展“物聯網+大數據”產業。目前已引進華為、阿里云、中軟國際、深南電路、亞太科技、和晶科技、摩拜單車、伍億物流網、鴻元物聯網等企業。
2、慧海灣小鎮
位于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新安片區,由新吳區政府與中電海康集團合作共建,規劃面積3.75平方公里。擁有無錫國家軟件園、傳感網國際創新園等科技產業載體,聚焦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中電海康無錫物聯網產業基地建設為依托,推動構建以面向物聯網應用的芯片、微系統、模組為重點,以STT-MRAM技術應用為特色,以邊緣計算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目前已引進中電海康基地、智能交通產業園、海爾物聯生態園、朗新科技產業園、億利集團、靈汐科技類腦芯片、華進半導體、中郵普泰、紐豹智能識別等重大項目。
3、雪浪小鎮
位于無錫太湖新城的核心區,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小鎮聚焦工業互聯網,努力探索“小鎮+平臺+生態+集群”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努力打造一個萬物互聯網時代服務新制造的第三方平臺公司和標桿企業的聚集地。目前已引進富華高技術研究院、遠景全球智能物聯網創新中心、博世中國軟件創新中心、“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一批重大項目。
以上就是關于智能云pos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趨勢分析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智能云pos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