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鄭州龍湖pos機, 自律換自由 吳亞軍談疫情與龍湖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鄭州龍湖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鄭州龍湖pos機
鄭州龍湖pos機
觀點地產網 受到疫情影響,龍湖集團的年度業績會第一次采用了在線直播的形式。
還是熟悉的三人組與媒體會面,他們是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CEO邵明曉以及CFO趙軼。
2019年,龍湖交出了一份“穩健”的成績單。期內,龍湖營業收入1510.3億,同比增長30.4%;減除少數股東權益、評估增值等影響后的核心溢利為155.5億元,同比增長21.0%;毛利為508.0億元,同比增長28.5%,毛利率為33.6%;核心稅后利潤率達到15.5%,核心權益后利潤率為10.3%。
值得關注的是,在地產業務之外,龍湖的投資性物業收入達到57.9億,同比增長41.5%;租賃住房業務“冠寓”截止到2019年底開業達到7.5萬間。
“亂世之秋”時,平淡就是最大的幸福。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近期萬科、恒大等企業相繼發布年度業績及業績預告,多讓市場感到些許悲觀情緒。
這種悲觀情緒也源于新冠疫情給市場帶來的沖擊。疫情期間停工停售,給房地產投資、開發、銷售、供貨、現金流等各方面帶來影響,前兩月驟降的銷售額是最直觀的體現。
但吳亞軍卻更愿意將此當作“一次好的壓力測試”,并認為是對龍湖過去所做準備的一場測試。
“疫情到來的時候我們做壓力測試,預計疫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龍湖仍然可以保證正常活著。所以龍湖今年的指標穩中有增,利潤仍然考慮要有所增長,這就是強者的姿態。”
她所說的強者姿態,無關要強、好強,而是過去的沉淀在危難之中能夠產生的爆發力。
2600億目標
龍湖今年穩中有增的其中一個指標,是銷售目標。
2020年,龍湖將全年銷售目標定為2600億,同比增長7%,增幅較為保守。財報顯示,龍湖2019年實現合約銷售金額2425億,同比增長21%,超額完成了10%的全年增長目標。
截至2019年底,龍湖集團已售出但未結算的合同銷售額為2535億元,這也為將來利潤增長奠定了基礎。
不過,今年的疫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絕大多數房企前兩月銷售有較大的折損,龍湖前兩月也僅完成銷售額171.1億元。
邵明曉稱,疫情雖然帶來了一定沖擊,但處于可控的狀態,3月中旬武漢以外的售樓處已全部復工,整體的供貨按照去年預算,95%以上能夠順利供出來,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標。
“龍湖不需要做供貨節奏、銷售節奏、結利節奏的調整,基本上能夠按照預定的目標,順利、平穩地往前進行。”
按照龍湖的計劃,今年全年可售貨值為4100億,較去年增長12%,95%的可售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和環都市圈衛星城,去化率達到63%即可達成年度目標。全年主力推售樓盤超過210個,其中全新項目65個,去年新進入的海口、徐州、揚州等7個城市陸續會有新項目面市,在售城市數將達到55個。
這些離不開龍湖近年來囤下的糧草。2019年,龍湖集團首入11個城市,新增90幅土地,主要位于一二線和環都市圈衛星城,新增收購總建面為1731萬平米,權益建面1273萬平米,權益地價790億元,平均權益收購成本每平方米6186元,預估總貨值達到2450億元。
在新收購的90宗新地中,66塊來自于招拍掛,24塊來自于收并購,招拍掛仍舊是龍湖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我們不會為了收并購而收并購,而是看機會。”邵明曉稱,龍湖的收并購比例保持在25%到30%,且更傾向于項目級的收購。
截至2019年底,龍湖集團累計進入55個城市,土儲合計6814萬平米,權益面積4742萬平米,權益占比為70%,預估總貨值達到9300億元,平均權益收購成本每平方米5737元,占2019年平均售價1.7萬元的33%。
進入2020年,龍湖也沒停下納儲的步伐。前兩月,龍湖集團已經拿下了17個項目,新增土地建面232萬平米,權益面積為178萬平米。
自律換自由
“前兩個月是拿地好時機,最近一些熱點城市的地價已經上來了,而且上升得特別迅速,所以這段時間我們就用頻率換概率,有機會就去,能達到指標的就拿,達不到的就算了。”
對龍湖而言,拿地需要恪守財務紀律,即維持一定的凈負債率及在手資金。“龍湖一直按照全年凈負債率的控制來倒算拿地金額,全年保持在50%-60%的凈負債率。”邵明曉透露,今年拿地金額大概率在去年的基礎上穩中有增。
根據財報中披露的數據,截至2019年末,龍湖有息負債總額為1460億元,平均借貸成本為年利率4.54%,平均貸款年限6.04年,凈負債率為51%,在手現金為609.5億元,同比增長35%,現金占短期債務的倍數達到4.38倍。
若用趙軼的話說,這是在用“自律換自由”。在不確定性中,穩健的盤面和自律的融資給龍湖帶來了從容的底氣。“相對來說,龍湖的資金能夠耐得住,選擇一些好的時點拿地,地拿對了,基本上項目就成了。”
“現金流不是陰天才著急,天晴的時候就要著急。龍湖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注重現金流,今年1月份就完成了基本的融資。”吳亞軍稱,龍湖今年融不融資已經無所謂了。
趙軼稱,龍湖在去年9月和今年1月,成功發行15億美元債,期限為10-12年的長年期,成本非常低。今年1月,龍湖集中發力,已經基本將全年融資任務完成,為應對危機做好了準備。
“現在反而是國內的流動性相對比較寬松時期,龍湖作為一個優質企業,去公開市場發一些債券的渠道還是暢通的,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趙軼透露,龍湖正在國內申請公司債,開發貸的額度也很充裕,按揭額度也在做一些應對。
整場業績會中,吳亞軍在回答一個問題時,談到了“強者的姿態”。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龍湖仍要求利潤等指標穩中有增,這就是強者的姿態。
未來的準備
為未來做的準備中,龍湖的商業和租賃住房絕對有重要位置。
在2018年,龍湖地產更名為龍湖集團后,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租賃租房和智慧服務成為龍湖四大主航道業務。
2019年,龍湖投資物業不含稅租金收入57.9億元,同比增長41.5%。商場、租賃住房、其他收入的占比分別為79.0%、20.3%和0.7%。
“2019年是龍湖商業地產開始收獲的一年。”期內,龍湖新開業10座商場,全國累計開業商場已達39座,覆蓋北京、上海、杭州等10座領先的一二線城市,總建面接近377萬平米,整體出租率98.5%。期內商業租金收入達到47.5億,同比增長32%。
商業地產是穿越周期的選擇,不僅能夠帶來租金收入,還有商業地產升值帶來的隱性收入。不過,商業地產也會帶來一定的資金沉淀。對于龍湖來說,將每年銷售回款的10%以內用于投資自持物業,也意味著將大部分利潤沉淀到了商業地產板塊。
近期,受到疫情影響,實體商業幾乎停擺,龍湖的商業地產亦受到較大影響。對此,龍湖對旗下商場所有商戶實行超60天租金減半,與廣大租戶共度時艱。
“龍湖有信心實現全年60億的租金收入。”管理層坦承,的確疫情短期內帶來的影響比較大,減免租金也帶來了幾個億的影響,但未來會逐步通過運營消化。
按照規劃,2020年預計有9個商場開業,2021年有10個商場開業,屆時龍湖累計開業數量將接近60座。
至于同樣在疫情期間受到打擊的長租公寓,龍湖也定下了今年開業房間數量達到10萬間,收入達到20億的目標。
“剛出生兩歲多就遇到這么大的挑戰,也不是壞事。”邵明曉表示,雖然一季度收入受到25%的影響,但目前正通過線上數字化等方式持續降本增效,集團未來依舊看好租賃住房業務。
根據財報中披露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冠寓累計開業房間數量達7.5萬間,目前冠寓的業務已經布局全國34個城市,開業超6個月房源出租率為87.3%,租金相比去年大幅提升到11.7億,同比漲幅150%。
以下為龍湖集團2019全年業績發布會現場問答整理實錄:
現場提問:疫情發展至今,龍湖在銷售回款和現金流上受到多大影響,將如何調整開發及供貨節奏對沖疫情影響?目前復工復產的情況如何?
邵明曉:這次疫情確實是來得比較突然,我們從1月末,在集團層面做了安排。2月初,龍湖集團各地總經理已經到了各自城市進行部署,營銷團隊也是在2月初都已經集結在所在城市待命。從2月中旬開始,我們陸續向當地政府申請總共153個售樓處的復工。全集團所有售樓處,除武漢外全部復工,這是一個舉措。
第二個舉措,我們從2月初,在各地政府的統一安排下,申請各項目工地的復工。從2月下旬開始到3月中旬,全集團216個工地,已經96%復工,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另一方面,我們還緊抓乙方的勞動力供應,集團有一些數字化的工具,可以觸達到乙方的勞務層面。全集團216個工地所需要的10萬個左右勞務崗位,在3月中旬已有96%全部到位。
現在,我們每十天做一次壓力測試。總體來看,應該是可以保證今年整體銷售供貨,包括我們的交付,除武漢之外應該不會受太大影響。而我們在武漢布局占比較低,供貨占全集團大概3%-4%。總體看,上半年個別項目可能會有一些壓力,但是在未來幾年,無論是供貨還是交付,都沒有特別大的影響。
從市場端來看,我們也敏銳地看到,3月份開始,整個市場在慢慢復蘇。我們監測到,長三角已經恢復到接近八成,我們前天在蘇州的一個樓盤,311套房子很快售罄;華南的廣州、深圳,西部像成都和西安,這些城市的復蘇也非常快;沈陽、青島等城市,無論是從市場的信心、來訪和銷售的情況,都是恢復比較快。我們大的判斷,到4月份整個銷售市場應該會回到一個正常的水平。
應該說,面對疫情,從市場的反應和龍湖的執行力來講,雖然有些沖擊,但整體可控。不需要做大的供貨結構、銷售結構的調整,基本上能夠按照預定目標,順利、平穩往前運行,全年2600億的銷售目標有信心完成。
當然對于未來的判斷,我們始終保持審慎、警覺的態度:一方面加大售場端對用戶的服務;另一方面,工程體系、大運營體系,在抓工程進展的同時,還要注意疫情的防控。
現場提問:當前大環境下,強化主業、保有現金流是很多房企的第一要義,龍湖的多元化策略是否會做出一些妥協?
吳亞軍:首先,C1到C4航道都是我們的主業,所以都值得強化。第二,我不認為我們是多元化,因為對龍湖來講,客戶是差不多的,能力是差不多的,如果跨了一個領域,是我們能力之外或者是現有客戶之外的客戶,我覺得那叫跨專業、跨行業,這一點難度根本不稱其為難題。
第二個問題,現金流不是今天才注重的,我們去年下半年就在注重現金流,所以今年年初1月份就完成了全年的基本融資。我們做壓力測試的時候,就預計疫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證公司能夠比較正常的活著。
今年的指標里,哪怕微弱的情況下,仍然要考慮有所增長,我覺得這就是強者的姿態。強,其實不是說要強、好強,實際上是過去的沉淀,在危難之中能夠產生一定的爆發力。我覺得龍湖的團隊,在這次疫情當中表現得非常好,我也并沒有為此向全體員工寫過任何一個字,發出任何一個號召。但是不管是我們的員工去捐贈、救助,或者是打通渠道去運送,還是員工的防護(包括養老院),全部能夠保證員工、業主、商戶的最大安全。
這種時候就表現出了龍湖最真實的底子,這一點是讓我非常驕傲的。我認為遇到今天這樣的事情,是一個非常好的壓力測試,我們過去做的任何準備,今天都有意義。
一個公司怎么確定自己的主業,其實是能力圈決定的,是時代機遇決定的。龍湖怎么轉危為機,這一次疫情對龍湖是很有借鑒意義和值得總結的。
現場提問:今年龍湖的銷售目標是多少?相比去年20%以上的增幅,今年是如何考慮確定這樣的目標的?
邵明曉:我們去年的銷售是2425億,2020年設定的目標是2600億,應該是穩健增長的目標。從1月下旬到現在,疫情對供貨、復工、銷售,都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是總體上處在可控的層面。
按照去年的預期,現在看整體供貨95%以上是能夠順利地供出來,上半年完成全年的四成應該問題不大。總體來講,今年我們還是按照既往的節奏,保持穩健、持續增長。
現場提問:集團今年的拿地計劃是怎樣的?對全年各個階段的拿地時機是如何判斷的?龍湖過去30%的項目來自并購,未來的投資納儲策略,是不是逐漸會向收并購靠攏?
邵明曉:拿地我們是按照全年凈負債率的控制來倒算,保持50%-60%的凈負債率水平,今年的拿地金額應該會在去年的基礎上穩中有增。
龍湖總體上財務比較穩健,現金相對充裕,所以可以在土地市場相對冷的時候多拿一些項目,如果土地市場非常熱,我們就會緩一緩。從節奏來看,我們今年1-2月已經拿到了17個項目,行業內相對來講還是不錯的。我們判斷,過去兩個月肯定是拿地時機,最近一些城市的地價已經上來了,尤其是一些熱點城市。所以這段時間反而我們是平和的心態,用頻率換概率,有機會就去,能達到我們的指標就拿,達不到就算了。
未來我們也在觀察,且走且看。前提還是守住財務紀律,守住凈負債率,不拿地王,不拿高價地,達到我們的指標要求,把節奏踩好。這幾年下來我們都是這么做的,整個集團包括財務系統、投資系統、運營系統、營銷系統都在聯動,應該說已經成為一種行活了。
收并購,我們保持著差不多四分之一到30%的比例,比較傾向于項目級的收購,相對比較簡單,也不是為了收并購而收并購,而是看機會。
現場提問:公司如何看近期境外美元債暴跌?今年在融資方面和財務盤面方面的計劃是怎樣的?
趙軼:現在大家也關注到海外的狀況,債券跌得很厲害,包括疫情的影響、油價的下滑、地緣政治的因素等等,企業對這些因素沒辦法去預測,只能夠去預防。我們基本上在去年9月份和今年1月份,把我們15億額度的美元債全部用完,而且基本是十年到十二年的長年期,成本是非常低的。
另外,在今年1月份,我們集中發力,基本上把全年的融資全部完成,應該說為應對危機做好了準備。
現在反而是國內的流動性比較寬松,雖然說不會讓這些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但是我們作為一個優質的企業,在公開市場發一些債券,這些渠道目前還是暢通的。
從大環境上,企業沒有辦法預測、去猜,只能去應對;從小環境上,我認為龍湖今年做好了應對準備。
下一步融資來看,我們會在國內申請一些公司債,現在正在過程當中,我們國內開發債的額度是非常充裕的。另外按揭額度也在做一些應對,我們也與銀行建立了總對總的關系,專項保龍湖和優質業主的按揭額度。
現場提問:管理層稱,未來龍湖的毛利率將穩定在25%-30%,依據是什么?怎么看行業未來的利潤空間?
趙軼:限價目前看還是一個長期策略,非常堅定,而現在土地成本有一些下降,我們預測行業未來會回歸一個穩定的25%-30%的毛利率水平。只要地不拿錯,保持戰略主動、資金主動和供貨主動,基本上這個項目、這個產品就成了。
邵明曉:另外我們的土地儲備主要聚焦在一二線城市,占了八成。從需求端來看,這些市場是非常有支撐的,只要地不拿錯,加上運營能力、費用管控等在行業內相對做得不錯,龍湖保持一個相對靠前的毛利率水平是非常有機會的。
現場提問:商業受疫情的沖擊不小,龍湖對旗下商場做出了超60天的減租,這將會對2020年整體租金收入有多大的影響?
邵明曉:過去這兩個月的疫情對于商業沖擊還是比較大的,2月份關店的數量達到了接近八成。3月份,39個商場已經全部恢復營業,復工的面積約有五六成,其中杭州的反應是最快的,但是客戶的信心還是在恢復中。
我們可以觀察幾個關鍵的指標,第一個就是大學和中小學生開學的時點,這會是商業開始的恢復的時點。從業態上來看,現在政府對教育培訓、影院等還是不允許開的,其他的像零售和一些常規服務業態都恢復正常了。我們很感動的是,在疫情期間,我們后臺的同事都在忙著,隨時在做準備,包括做一些線上直播,而且是用我們自己的數字化工具在做,跟用戶之間增加黏性。
我們也在行業內率先給出了對商戶67天租金減半的政策,在行業內這樣的力度是排在前列的。同時,也與一些金融機構做對接,給商戶提供貸款支持。可以看到,商戶和龍湖天街的黏性正在強化,這得益于我們的共贏心態。
我們也發現有一些城市又出現拿天街的機會了,我們也會去參與。整體上龍湖的天街聚焦在中國最有量級的十幾個、二十個左右的城市,在每個城市都是做網格化的布局,所以在地理位置上來講都是有優勢的,也是有相應的對策的。
我們也看到了線下天街的魅力,用戶對線下天街的依賴和喜愛,因為大家都憋壞了,線上直播只是一方面,他們愿意到現場去。有些城市恢復得也比較快,像南京等。
從全年來看,我們今年要開業的九個天街,招商進展情況都還比較順利,除了一些國際品牌,合作時間可能要靠后一些。減免租金帶來的幾個億的影響,我們會在未來一步一步通過運營去消化。總體上我們有信心達成承諾,全年力保60億的商業租金收入的達成。
現場提問:長租公寓行業在疫情之下經歷了更大的打擊,作為四大主航道之一的冠寓,目前經營面臨怎樣的壓力,發展計劃有無調整?
邵明曉:冠寓是我們一個新的主航道業務,剛剛出生兩歲多就遇到這么大一個挑戰,但也不是壞事。到去年年底冠寓已經開業了7.5萬間,今年我們會開到10萬間,速度比之前要調得更穩健一些。去年的收入不到12個億,今年可能會有接近20個億的收入,但今年我們更追求質量。
現在的壓力是,因為疫情,一季度收入大概會受到25%的影響。但是我們相信,慢慢地這個影響就會消除。中長期來看,我們還是非常堅定,今年開業10萬間的目標也有信心達成。
我們現在看有幾個舉措,將會對這個業務產生幫助。第一個就是我們這個業務從一開始就在做線上化、數字化,我們的用戶、員工、業務場景,數據全部在線。我們實現了冠寓的在線智能定價,通過數據抓取,通過客流和客戶的情況來確定價格。這令我們一線的效率提高了14%,人房比(一個人管理的房間數量)大概提高了一倍多,降本增效的效果明顯,這是未來實現業務盈利非常關鍵的一點。此外,我們跟用戶之間的觸達非常好,下一步如果能夠跟我們的天街、社區以及其他的航道的流量打通,對這個業務還會有更多的幫助。
冠寓面對的客層主要是22歲到32歲這樣一批年輕人,目前,我們對于他們的需求、特征、分布,以及我們的產品、場景方面,已經打磨得很清晰了,再加上持續降本增效,這個業務未來我們還是會繼續看好。
現場提問:本次疫情中,我們看到,物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社會形象顯著提升。公司如何看待物業板塊的發展空間?智慧服務中,哪一塊會是盈利度高的業務?疫情期間龍湖智慧服務表現突出,此前龍湖集團又收購了綠城服務,是否有意分拆物業上市
邵明曉:在這次疫情中,龍湖智慧服務有26000名員工一直加班加點,奮斗在一線,不斷地為用戶解決他們的當務之急,包括送菜上門、殺菌殺毒、安防保護、出入管理等,在基本行活方面,團隊在整個疫情期間的反應是非常好的。我們在很多城市都被當地住建部門評為優秀物業團隊,我們C4的核心團隊都非常拼。
非常可喜的是,在疫情期間,我們打通了線上社區配送的到家服務,跟永輝等幾家生鮮供應鏈達成合作,兩個月下來做了124000單,客單價達到59元,而且損耗率在不斷下降。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內,我們發現這可能是用戶的高頻剛需,在社區場景里,一方面能解決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未來可能可以找到一個新的模式。
C4去年的毛利能夠達到26%,是比較高的;除基本物業費收入之外的創新收入占比已經接近50%。下一步我們想,能不能做到1:2,也就是創新收入達到物業費收入的一倍。包括社區內租售服務等其他相關業務組成的增值業務包,增長以及毛利都是比較可觀的。
當然,首先我們還是要做好基本的用戶服務,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第二,通過這個過程,發現用戶的一些真實的需求,通過龍湖的產品和服務讓他們更加滿意,形成一個飛輪,這個業務走起來,未來還是非常有魅力的一個業務。
智慧服務現在還是在龍湖集團的四個主航道業務池里的,短期內也沒有分拆的計劃。
現場提問:2019年公司年報里體現科技收入四個億,未來是否有意扶植數字科技業務,未來龍湖集團在數字化方面做了哪些布局?
邵明曉:4個億的收入有很大的一塊是pos機的收入,另外是數字化的賦能,大概有1.6個億左右的樣子。
我們2018年初提出了數字化轉型的要求,主要是因為用戶的數字化,包括我們四個主航道業務,它的一些實現工具以及場景的不斷數字化,這個也是剛剛起步,但要持續地做。我們不急于把它升級成為第五大主航道,目前數字科技在業務當中的作用是降本增效,這是我們的第一要務。
第二個就是在用戶端,在C端不斷提高我們的用戶黏性,也包括C1到C4之間流量的打通。我們在基礎設施的搭建上面也一直在強調“OneID、OneData”,只要跟龍湖的產品和服務有交互的,我們就會在體系內做一些洞察,以便于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以上就是關于鄭州龍湖pos機, 自律換自由 吳亞軍談疫情與龍湖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鄭州龍湖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