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閑置pos機利用,1.5萬億閑置零錢背后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閑置pos機利用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閑置pos機利用
閑置pos機利用
最近,微信零錢通上線公測,掀起了零錢理財和移動支付的熱度。
如今的零錢已經不僅是叮當亂響的硬幣或皺成一團的毛票,而是被賦予了更加廣泛的定義——微信的零錢、支付寶的余額寶、儲蓄卡的活期余額,甚至信用卡額度,這些隨時可以變現消費的資金都成為了零錢的新形式。
看似不起眼的零錢,卻有著巨大的市場。2017年僅除夕夜微信紅包的收發量就達到了142億個,2014-2017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445.8%。
騰訊理財通、騰訊金融科技智庫11月8日聯合發布的《國人零錢報告》顯示,仍有87.4%的零錢沒有發揮其理財功能,尚未產生理想收益的零錢規模高達1.5萬億元,預計年均收益損失573.2億元。換句話說,零錢理財還有高達1.5萬億的巨大市場空間。
圖片來源:《國人零錢報告》,騰訊理財通、騰訊金融科技智庫
45%國人都在用,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領先全球
1.5萬億的零錢理財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其實是更大市場規模的移動支付。微信零錢通的推出也是意在吸引閑置零錢,在移動支付中多分一杯羹。
成倍增長的爆發期過后,移動支付近兩年的增速逐漸趨于平穩。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今年三季度移動支付金額超過65萬億元,同比增長33%;移動支付筆數169億筆,同比大漲74%。常年來筆數的增速一直領先于金額增速,反映出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平均單筆支付金額越來越小。
數據來源:eMarketer,韜映資本整理
發達國家的信用體系已經較為成熟,刷信用卡消費非常方便,已經成為很多人難以改變的習慣。另外,移動支付某種程度上損害了信用卡發卡銀行的利益,所以移動支付在發達國家發展的阻力較大。
而中國的信用體系尚不健全、信用卡也沒有發達國家那么普及,再加上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高速發展,移動支付的滲透率正在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我國手機網民達7.88億,占整體網民的98.3%。其中,使用移動支付的手機網民占比高達71.9%。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韜映資本整理
「雙寡頭」競爭格局已經形成
相信很多人付款之前都會思考一個問題——是用微信還是支付寶呢?
目前,移動支付領域的「雙寡頭」競爭格局已然形成。不管是交易金額還是筆數,財付通(微信支付和手機QQ錢包)和支付寶合計占比均超過了90%。另外,銀聯近兩年開始加大對移動支付的投入,并大力推廣云閃付,但與兩大巨頭相比仍然是望塵莫及。
數據來源:益普索《2018第三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韜映資本整理
變現的兩個關鍵:應用場景和衍生價值
移動支付平臺依托于移動終端和銀行賬戶,將個人用戶和商戶連接起來。平臺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商戶的服務費、用戶的提現手續費和備付金利息。
圖片來源:易觀《2017中國移動支付行業專題分析》
隨著近年來存管政策收緊,備付金利息收入正在縮水,商戶的服務費和個人用戶的提現手續費成為移動支付平臺的重要收入來源和變現模式。因此,移動支付平臺競爭和變現的關鍵,一方面在于搶占更多應用場景,從而拓展更多個人用戶和入駐商戶;另一方面則在于發掘衍生價值,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
財付通和支付寶在線上支付場景上各有優勢。財付通依托于微信和QQ的社交屬性以及騰訊主營業務游戲,在發紅包、游戲充值等應用場景的交易金額和筆數都遙遙領先;而支付寶則背靠淘寶和螞蟻金服,在網購、信用卡還款等相關支付場景更占優。
數據來源:益普索《2018第三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韜映資本整理
隨著線上移動支付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整體市場空間相對有限。且財付通和支付寶依托各自業務和用戶群建立起了較高的壁壘,想要搶占對方的市場份額并不容易。因此,打車、旅游、外賣等線下支付場景將成為各大支付平臺的必爭之地。
隨著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拓展以及渠道下沉,商戶數量和用戶滲透率還將不斷提升,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商戶服務費和個人提現手續費收入仍有增長空間。
另外,不管是財付通還是支付寶,都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移動支付平臺,而是騰訊和阿里兩大生態中的重要一環。不管是用戶群還是資產規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在生態中形成良性循環。
除了社交紅包轉賬、網購、線下支付以外,與移動支付密切相關的要數金融服務。不僅包括零錢理財,還有財富管理、信貸、保險、消費金融等多元金融服務。
目前,騰訊和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已經陸續集結了小貸、保險、銀行、基金銷售、保險代理等金融牌照,下一步,如何讓Fintech落地變現,并和移動支付形成良性循環,讓我們拭目以待。
發展趨勢:新地域、新方式、新技術
掃碼和被掃碼已經替代現金成為很多人首選的支付方式,手機也逐漸取代錢包成為出門的第一必需品。下面,我們來看看一直站在風口的移動支付將有哪些新趨勢值得期待。
新地域:跨境支付興起
隨著主流場景的覆蓋趨近飽和,移動支付規模的增長一方面取決于渠道下沉帶來的三四線和農村地區用戶增長,以及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滲透;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日益興起的跨境支付。
跨境業務和貿易不斷增長,出境游、跨境電商、留學越來越流行,B端和C端用戶對跨境支付的需求都在增加。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互聯網交易達到12.56億筆,交易金額約3200億元。
隨著國內競爭日益激烈,不少支付平臺紛紛轉向跨境支付業務,尋找新的增長點。騰訊相繼接入了40個境外國家、17個幣種的直接交易,并推出微信香港錢包、騰訊退稅通來支持跨境支付。阿里除了拓展跨境支付范圍以外,還通過投資和合作加速海外布局,如入股印度第三方支付平臺Paytm、戰略投資泰國支付企業AscendMoney等。
新方式:NFC硬件條件成熟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聯網POS機數量快速增長,移動支付的另一個形式——NFC在個人和商戶端的硬件條件都在逐漸成熟。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當年上市的NFC手機占比31%,而2015年僅為17%。
相對于掃碼支付,NFC的操作流程更簡單、安全性更高。但目前仍面臨應用場景少、設備要求高等問題,普及率暫時不能與掃碼支付相提并論。
新技術:生物識別和區塊鏈應用可期
移動支付已成為新零售和Fintech創新的重要推動力。未來,隨著指紋、人臉識別、虹膜、聲波等生物識別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有望給移動支付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目前,生物識別技術已經與RFID標簽識別、掃碼支付相結合,開始初步試水無人零售——阿里相繼推出無人酒店、無人零售店,京東推出無人超市,微信支付推出無人快閃店等等。
而區塊鏈技術與金融和支付有著天然的聯系,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機構間對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效率,在跨境支付中優勢尤為明顯。螞蟻金服在今年上線了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
以上就是關于閑置pos機利用,1.5萬億閑置零錢背后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閑置pos機利用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