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機暗藏玄機,央行數字貨幣備戰如何

 新聞資訊  |   2023-04-23 12:15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暗藏玄機,央行數字貨幣備戰如何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暗藏玄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暗藏玄機

pos機暗藏玄機

摘要: 央行數字貨幣備戰如何?合作機構行動露玄機

文 | 黎哲翁 編輯 | Tong 來源 | PANews

隨著上周五(4月3日),央行開會再度提及加強頂層設計,堅定不移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節后今日(4月7日)開盤,數字貨幣板塊全線高開多股漲停,截至收盤漲幅高達7.81%。

華創證券指出,央行數字貨幣或將在疫情之后加速推出,數字貨幣試點有望率先在五大行之間展開,數字貨幣將給銀行帶來新增系統,此外包括銀行核心系統、數據庫、ATM 機在內的銀行軟硬件面臨改造,個人手機等終端和 POS 機也存在替換需求,同時數字貨幣的發行也將推進電子票據推廣,另外加密技術將貫穿整個產業鏈始終。

環球時報海外版近期也援引消息人士信息稱,中國人民銀行可能已經與一些私人公司合作完成了主權數字貨幣的基本功能開發,目前正在起草相關法規,為后續發行鋪平道路。

PANews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平臺』得知,截至發稿,央行下屬的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經取得76項數字貨幣相關專利,如果算上目前正在審核的專利,該所手中握有的數字貨幣相關專利高達86件。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以來,該所相繼公布了『一種數字貨幣的額度回收方法及系統』、『一種數字貨幣的額度投放方法及系統』、『一種數字貨幣的流通方法及系統』、『一種數字貨幣的生成方法及系統』四項專利。由于中國央行數字貨幣(下簡稱CBDC)是『雙層投放體系』,從央行『一層發行』的角色來看,DCEP在技術層面的發行準備工作或業已就緒。

然而,央行數幣的成功出世,不僅需要在央行層面持續發力,與之配套的發行、投放、流通等環節機構的佐力不可或缺。

PANews通過查詢『專利檢索及分析平臺』注意到,支付寶、工行近兩年在CBDC方面有不少專利,構成了助力DCEP出世的主力軍。而此前媒體報道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其他國有大行,以及微信,并未在DCEP方面有何直接相關的專利公開。

根據公開信息,PANews梳理了第三方機構就央行數幣問世進行的準備工作現狀。

專利演化:研究所領跑,工行提速

從公開資料來看,中國DCEP在去年6月Libra白皮書問世后顯著提速。歷經近一年半的“沉寂”后,DCEP研究所又于2019年8月重新開始申請專利。同月,福布斯消息稱中國DCEP最早將于當年雙十一購物節發布,并確言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四大行、三大運營商在內的數家機構將首批參與央行數幣貨幣的發行。

但同年12月,財經報道,參與央行數幣項目試點的機構是四大行加三大電信運營商,支付寶、微信并不在名列。

諸如支付寶、微信支付這樣的國民級金融科技產品,缺席DCEP的“創世區塊”有些不合常理,今年春節后支付寶一系列專利的披露,也似乎是在為DCEP做準備。

2020年2月以來,支付寶接連公布了五項與DCEP相關的專利,覆蓋發行、交易記錄、數字錢包、匿名交易支持,以及在監督和處理非法賬戶方面的協助功能。基本實現了對DCEP發行的完整支持。

支付寶與DCEP直接相關的專利 |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PANews制表

與支付寶“后來者居上”的姿勢不同,工行作為四大行之首,在DCEP相關專利方面持續保持著領頭羊地位。

中國DCEP有多重特征:M0屬性、中心化管理、具備法償性、不可重復花費性、可控匿名性、不可為造性、雙離線支付等等。如果說前幾項可以通過立法與運營層面的手段來實現或者已經有相對成熟的技術方案,那么雙離線支付則是一個重難點——很難想象如何在沒有任何信號的場所也能完成雙方收付款?

工行在2018、2019年間公布了兩套專利來促成這一特性實現。『基于數字貨幣的離線支付方法、終端及代理投放設備』與『基于區塊鏈的離線支付系統及方法』各自借由非區塊鏈與區塊鏈的方式,通過收付款標識、數字證書、非對稱加密等關鍵技術實現『雙離線支付』的特性。

結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此方面的專利(使用數字貨幣芯片卡進行離線支付的方法及系統,主要是使用芯片卡,如藍牙IC卡、手機安全SD卡等),工行更多依賴軟件層面的設計或許具備更大的市場推廣基礎。

此外,工行推出的『一種基于數字貨幣的商戶收單方法及系統』專利,使得商戶在即使沒有數幣賬戶的狀況下,也可以接收用戶的數字貨幣。從流通角度看,這為DCEP的“廣泛下沉”破除了障礙。

工商銀行與CBDC直接相關的專利 |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PANews制表

央行數幣上下游,大企業林立

盡管支付寶、工行外的機構未見有與DCEP相關的專利公布,但他們在區塊鏈領域近年來也是動作頻頻,或間接有助于DCEP的推廣普及。

公開資料顯示,建設銀行在2018年上線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截至2019年10月,平臺支持的業務金額超過3600億元;農業銀行曾推出基于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e鏈貸”,同時積極推動金融數字積分系統的建設;中國銀行于2017年上線了基于分布式賬本技術的BOCwallet電子錢包。

聯通于2018年-2019年間,接連推出『數字貨幣交易優化方法及系統』、『一種數字貨幣的交易方法和系統』,對數字貨幣錢包的開通以及數字貨幣的交易進行過研究。

圍繞著央行數字貨幣的上下游會有幾十家公司的參與,其他已經陸續公布的例如,華為于2019年11月時,與央行清算總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DCEP研究所簽署了關于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備忘錄。長亮科技在2月25日表示,該公司已經針對DCEP進行了常態化研究與技術儲備。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四方精創曾于2019年11月回復投資者問答時稱,該公司有能力研發『雙離線支付』的同類業務。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分析平臺』,該公司持有8件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其中有兩項直接與數字貨幣、錢包相關。

隨著更多專利得到公布,相信DCEP產業鏈相關公司名單將繼續擴充。

區塊鏈或非DCEP的應許之地?

在中國DCEP愈發接近出世的情形之下,給予央行們發行數幣靈感的區塊鏈卻似乎在慢慢被放棄。

今年2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課題組發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管理》指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與中央銀行的集中管理要求存在沖突。中央銀行提供的支付服務不能離開集中式賬戶安排,需建立在中心化系統之上,這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相沖突。因此,目前不建議基于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央行掌舵人易綱去年9月24日也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不預設技術路線”。

換言之,區塊鏈并非是DCEP的必選方案,其他技術路線同樣在考量之中。工行手中通過非區塊鏈技術實現『雙離線支付』的方案便是一個佐證。

與中國央行不謀而合,英國央行也在本月發布的一份討論報告(Disscussion Paper)《CBDC:機遇、挑戰與設計》(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design)表示,

“盡管很多CBDC都是與分布式賬本技術(區塊鏈使用的技術)相關聯,但英國的CBDC并不一定要基于此,并且沒有理由表明中心化的機構不能建構CBDC。"

有關媒體表示,這是英國央行自2014年涉足研究CBDC以來,首次表態或不采用區塊鏈相關技術。

作為全球舉足輕重的兩大央行,同期對區塊鏈在CBDC中的定位調整看法,顯然需要引起市場的重視。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國家的CBDC最終將采取怎樣的技術路線,它們與產業上下游將會有怎樣的聯動,會對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等等,仍有待審視。

但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中國還是英國,對于區塊鏈技術在CBDC中定位的問題尚未有蓋棺定論。

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掌門人姚前今日在《第一財經》撰文指出,目前CBDC研發方案一直無法發揮央行中心管控下的分布式運營應有的優勢,問題在于發行視角為自頂向下,應調整視角,實現“管控中心化,運營分布式”的目標。

姚前指出,當前,各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央行數字貨幣實驗進展迅速,內容已經涉及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交易性能、身份認證、券款對付、款款對付等廣泛議題。

有理由相信,隨著各國CBDC規劃出世日期的臨近(如中國CBDC預計將于2020年推出,瑞典CBDC預計將于2021年推出),以及Libra的日臻成熟,圍繞CBDC這條戰線的上下游競合態勢將愈發激烈。

(1、 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稿件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2、 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3、 得得號平臺發布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臺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chengyiniu@chaindd.com)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暗藏玄機,央行數字貨幣備戰如何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暗藏玄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www690aa.com/news/27728.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