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中國pos機論壇,為什么美國的移動支付發展遠落后于中國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中國pos機論壇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中國pos機論壇
中國pos機論壇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1日電 題:《董登新:為什么美國的移動支付發展遠落后于中國?》
作者 董登新(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互聯網時代,中國“新四大發明”名揚四海:14億人的“網購”,規模效應無人能敵;“支付寶”開創了中國移動支付新時代(它的衍生品“余額寶”同樣開創了中國貨幣基金新時代);高鐵連接中國城市圈,縮短城鄉之間的遙遠距離;共享單車連接城市大街小巷,處處共享、隨時便利。
網購+移動支付,改變中國人的消費方式和支付方式;高鐵+共享單車,改變中國人的出行方式及交通方式。這是中國人的智慧,也是中國對全球文明的新貢獻。
《紐約時報》曾直言:在中國,帶個手機,什么都能買。彭博社稱:中國為無現金化的發展提供了模式和標準。
一、擴大內需、刺激消費
中國進入新時代,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正在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將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為終極目標。
在移動支付沒有興起的年代,人們的消費方式單一而節制,以“節約”為主要理念,人們有許多辦法減少支出。即便人們有了信用卡,POS機在許多地方尚未普及,因此,單一信用卡使用起來并不方便。
移動支付是“互聯網+非現金支付工具”的產物。移動支付改變了人們的支付方式和消費方式,尤其是當移動支付綁定透支消費功能后,手機取代錢包,無差異化、無歧視性支付場景,使大眾消費變得更加自信、體面,購物欲望與成交效率更高。
移動支付的便利性與高效率,也在不斷地拓展其使用范圍,從網購到海淘,從線上到線下,從街頭的小吃、菜場,到超市、醫院,從家庭日常水電氣話費支付到交通、旅游、酒店、餐飲,只要有二維碼的地方,移動支付暢通無阻。此外,在紅包打賞、游戲付費方面,移動支付的透支功能,更能刺激人們的支付自信。
從宏觀層面來看,移動支付的廣泛普及與深度滲透,有利于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它讓大眾消費從家庭小事變成了國家大事。事實上,不僅銀行信用卡具有透支功能,螞蟻“花唄”以及京東“白條”也都具有透支功能,尤其是小額透支消費,便捷簡單易行。一定程度上,移動支付不僅擴大了信用消費規模,而且促進了銀行與移動支付的合作與競爭,有利于支付效率與服務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理財行為與消費行為通過融合發生強烈的“化學反應”。
二、橫空出世、顛覆傳統
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網絡業務交易規模從 2011 年 9 萬億元增長到 2017年的14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8.5%,網絡支付業務高速發展。
移動支付之所以領先于傳統支付方式,很顯然得益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它在移動端打通線上線下,與各個行業無縫連接,打破了傳統支付方式在空間上、時間上的局限性,實現了快捷支付。
網聯平臺的搭建,以及備付金集中繳存央行統一監管賬戶的新規等一系列監管舉措,將使支付系統的穩定性更優、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系統接入成本、運營成本大幅降低,客觀上促進了公平競爭,有利于中小支付機構發展。對消費者而言,資金將更加安全。
201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18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1751.92億筆,金額2539.7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570.13億筆,金額2126.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36%和2.47%;移動支付業務605.31億筆,金額277.3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19%和36.69%;電話支付業務1.58億筆,金額7.68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99%和12.54%。其中,非銀行支付機構主要指的是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
可以預料,中國移動支付市場未來有望形成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三足鼎立”的態勢。支付寶背靠阿里,立足商業,綁定網購,滲透生活;微信支付背靠騰訊,立足社交,綁定小游戲及微信紅包,不斷拓展線下場景;銀聯支付背靠銀行,立足線下海量網點,移動支付綁定銀行卡,刷遍天下、暢通無阻。
三、移動支付時代:中美差距與信用卡現狀
關于中國移動支付的迅猛崛起,人們主要有兩個議論或質疑:第一,美國的移動支付發展為什么遠落后于中國?第二,中國的移動支付是否會沖擊銀行信用卡業務?
首先,我們將中美的移動支付進行對比,無論是在用戶規模還是用戶接受度上,中國都已經后來居上,全面超越了美國。移動支付在美國誕生、在中國繁榮,美國為啥跟不上?
2017年2月14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相比于中國,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看上去像是侏儒》的文章。文章引用艾瑞咨詢和Forrester Research兩家咨詢公司分別針對中美兩國移動支付市場的研究報告數據,稱中國移動支付2016年的規模大約為美國同期的50倍。在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上,蘋果支付占據67%的市場份額,安卓支付則以18%的市場份額屈居第二,而第三和第四的PalPay與三星支付的市場份額則僅為8%以及7%。美國人對信用卡、借記卡、現金和支票的依賴程度還很高。
美國大到商場小到出租車司機,POS機也已經被普及,美國人也習慣于使用信用卡。發達的傳統非現金支付網絡,客觀上阻礙了美國移動支付的擴張。美國因為擁有強大的信用卡體系,刷卡消費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因而移動支付在美國變得步履艱難。美國移動支付滲透率落后于日本、中國等眾多國家。目前信用卡和借記卡在美國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
世界經濟論壇金融業創新項目主管杰西·麥克沃特斯曾說:“發達國家的銀行卡受理環境相對較好,刷卡消費已經成為固定的交易習慣。中國移動支付快速擴張的線下支付領域,發達國家的居民使用信用卡支付可以實現類似程度的便捷,因此,當地移動支付發展過程中往往遇到比較大的阻力,需要更長的適應期。”
不過,對于中國移動支付超越美國,國內專家的觀點卻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認為,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遠遠領先于美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缺乏可以進行非現金支付的其他選項。中國的信用卡滲透率比起發達國家相對較低,使用借記卡又有短信驗證、優盾、密碼器等麻煩的問題。相比之下,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就更加簡化方便了。
也有人認為,這應歸功于移動支付平臺成功的營銷與競爭。比如,微信和支付寶各種促銷活動的展開,推動并促進用戶養成移動支付的習慣。另外,早年間滴滴和快的在網約車上的搏殺,美團和大眾點評在團購上的纏斗,同樣推動移動支付快速發展。
最后一個問題,中國移動支付的快速擴張,對銀行信用卡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很顯然,移動支付正在改變傳統的支付價值鏈,改變消費者、商人及銀行之間交易處理方式及利益分配方式。然而,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或是apple pay,都需要綁定銀行借記卡或信用卡,這樣,才能讓移動支付更受歡迎、應用更廣泛。從這個角度來看,移動支付和銀行信用卡不是對立關系,而應該是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它們完全可以相融共進、共同發展。(中新經緯APP)
董登新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pos機論壇,為什么美國的移動支付發展遠落后于中國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中國pos機論壇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