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10大pos機,他是中國零售業最隱形的大BOSS

 新聞資訊  |   2023-04-21 10:32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國內10大pos機,他是中國零售業最隱形的大BOSS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國內10大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www690a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國內10大pos機

國內10大pos機

沖向十萬店。

文 | 華商韜略 耿康祁

在中國的連鎖便利店里,誰是分店數量最多的品牌?

它既不是兩桶油旗下的昆侖好客和易捷,也不是日系便利店三巨頭7-11、全家和羅森,它是一家土生土長的廣東企業:美宜佳。

【5年19000家!】

2017年5月26日清晨,東莞南城體育路。

擺堆頭,貼海報,店主黃鳳正在為自己的便利店開業,做著最后的布置。這不是黃鳳開的第一個便利店,但卻是最特殊的一個。

這間店,在美宜佳系統內的店號是NO.10000。

這意味著,于東莞土生土長的美宜佳,又在東莞實現了萬家加盟店的里程碑。

萬店是怎樣的概念?

4年后的2021年,全國破萬的的品牌連鎖便利店,除了美宜佳,只有中石化易捷和中石油昆侖好客,行業排名第四的廣東天福,也才有6626家。

直到2022年7月,日系便利店三巨頭7-11、全家、羅森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總和,才首次突破1萬家。

美宜佳的萬店里程碑,很快就被自己再次打破。

2020年8月24日,美宜佳迎來了第20000家門店開業慶典,三年時間實現1萬到2萬家的翻番。意味著,每天都有10家美宜佳門店掛牌。

到2022年8月31日,美宜佳又擴張了9000家店。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因此贊嘆道:“按照美宜佳今天的速度,難以預估下一個一萬家的完成時間。”

2.9萬家的絕對規模優勢,讓美宜佳在數量上成為了“中國便利店之王”。

但這個奔跑在高速上的無冕之王,并非是一開始就這么快。從0到1000家,它走了整整十年,從1000到10000家,它又走了十年。

1997年成立的美宜佳,2016年才開始“立足東莞、全國布局”的發展戰略,2018年才逐步進入長三角、西南等地,形成華南、華中、華東等260個城市的全國布局。

它如今越來越快,得益于它曾經立足廣東“結硬寨,打硬仗”的厚積薄發。

2001年,經過四年發展的美宜佳,已經有兩百多家門店。但松散型的加盟模式下,門店大多自行從供應商處拿貨,導致不同門店上架的產品參差不齊。

因為沒有一套系統整合經營信息,總部也難以統一采購和配送。當時的門店定貨到貨率僅有30%,某些商品積壓或缺貨的情況,屢見不鮮。門店經營水平低,加盟也隨之遇到瓶頸,以至于有時一年開不出2家新店。

為此,美宜佳管理層決定做出一個改變:由松散加盟,向緊密型的特許加盟過渡。

美宜佳首先想到了POS系統。在日本,7-11的創始人鈴木敏文,對POS系統十分信賴。他認為,POS系統不只是收銀機,更是數據分析器。可以讓總部清楚地知道每件商品,在哪些時間段賣給了怎樣的顧客。

“7-11對銷售數據的詳細搜集和掌握,到了令人生畏的地步。”美宜佳總公司副總經理周振興說:“公司領導認為必須走出這一步”。

但強制統一采購1萬多元的POS機,讓一些加盟商感到不滿。1/4的門店甚至不惜與美宜佳決裂,自行退出并聯合成立了嘉和便利店公司,堅持采用原有的松散加盟模式。

為此,美宜佳立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不認可統一采購配送理念的,謝絕加盟”。

2002年3月,美宜佳又引進了專注于零售業務管理的海鼎信息系統。

基于海鼎軟件HDPOS系統中“商品基本資料”模塊,美宜佳可以實現對貨品的統一管理,并將門店經營的貨品品種控制在統一目錄之內。

這讓供應商的到貨率,在2002年底就達到95%以上。總部采購權限和能力隨之提高,并擁有了與供應商重新談判、壓低進貨價格的資本。

美宜佳共用6年時間,徹底實現了對全體系的IT改造。不僅實現了報貨、配貨、結算的自動化運作,極大提升門店經營效率,并徹底解決了面向門店的管理缺失問題。

2002年以后,美宜佳保持著月均30家的開店速度;2007年,美宜佳第1000家加盟店落地東莞,其開店速度提升到月均50家。

2008年到2013年間,美宜佳將單向的IT管理系統,升級到雙向數據交互的互聯網管理系統,進一步解決了門店被動作業、單店運營數據無法及時獲取等問題。也支撐著美宜佳的擴店速度從月均100家,到如今2年9000家的狂飆猛進。

與此同時,美宜佳還在一直在完善物流能力。

2002年9月1日,時捷物流公司正式負責美宜佳各分店的商品配送工作。2012年,每天有數百輛時捷物流公司貨車,為數千家美宜佳門店,提供兩天配送一次的貨物供應。

2016年10月,位于東莞市茶山鎮、倉庫面積為76800平方米的茶山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日均20多萬箱的發貨能力,能夠為12000家便利店的配送業務提供支持。

從門店統一管理到成熟的供應鏈能力塑造,讓美宜佳在便利店擴張大潮中,順勢起飛。

疫情之后,一些在供應鏈和門店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的便利店,相繼陷入配貨混亂、甚至難以保供的經營困頓;小餐飲、夫妻店等業態受到較大沖擊,倒閉門店數量增多。

美宜佳這樣的頭部連鎖便利店品牌,則既能夠利用釋放出的店鋪資源加速新門店擴張,也可以借助規模優勢,壓縮門店加盟和經營成本,從而得以逆勢下激進擴張。

在美宜佳的特許加盟模式下,加盟門檻只需2.5萬元特許加盟費,以及20-30萬元的開店成本和人工。相比之下,知名的全家、7-11等日系便利店,加盟費多為10萬元,不包括要求更高的店鋪裝修與地段租金的情況下,其他準備金也要30-50萬元。

2005年,黃鳳加盟的第一家美宜佳便利店,在惠州開業。彼時,經常有顧客在店內打電話,卻說“我在某某便利店(惠州另一本土品牌)等你”。因為美宜佳剛進入惠州一年,幾乎無人知道。

2021年,當初的競爭對手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美宜佳則在當地開到了1000家。這正是美宜佳從東莞出發,先珠三角、再廣東省,直到全國的擴張縮影。

【他將東莞,締造為“便利店之都”】

在美宜佳踏入連鎖便利店行業之前,它經歷過很長一段“大商超時代”。

生于1951年的創始人葉志堅,曾經是東莞市商業系統的干部。1990年,他和團隊便在東莞市虎門鎮創辦了名為“美佳”的連鎖超市,并在一年內拓展到8家。

但好景不長,營業面積動輒上萬平方米的外資商超巨頭沃爾瑪和家樂福,相繼進入國內、落戶東莞。其先進的經營理念、新鮮豐富的貨品和“天天平價”策略,給美佳這類中型超市帶來了巨大沖擊。

這推動了葉志堅做出了一個轉型的決定——“放大”,“做小”。

1997年,第一家“美宜佳”直營店,在東莞莞城區花園新村亮相。

但這個直營店,堪稱“災難”。店里5個員工,上班時間公然看電視、打瞌睡。身處數萬人的工業區,人流卻稀少得如在深山,一天營業額只有1000元,沒幾個月就瀕臨倒閉。

從第二家門店開始,美宜佳就放棄了直營的思路,轉而采取特許加盟模式。

對葉志堅來說,這筆賬很好算。直營店除了要自行雇傭5個員工,增加管理成本,還要投入不少店面及裝修費用;特許加盟的方式,則由加盟商支付15萬的開店成本和人工。且他們會把這個店當自己的事業來經營,而不是大白天打瞌睡。

事實證明,葉志堅的兩個選擇都極為正確。

首先,東莞是便利店的“天堂”。北方秋冬夜晚嚴寒,晚上八九點人們已經蜷縮在家中。位于亞熱帶的東莞,12月份大家還在穿短袖,這為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提供了消費環境。

20世紀90年代初掀起的工廠投資熱,將東莞分割成一鎮一產業的地理格局,從而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市中心。相比于依賴中心地段流量的大型商超,存在于社區街頭的便利店,適應性更強。

美宜佳一開始,就是服務社區生活、補充大賣場的市場定位。它瞄準500個管理區,準備每個管理區都開一家。

作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基地之一的“世界工廠,東莞的外來人口常年保持在70%以上,數量在100—1000萬之間。這些早出晚歸的打工人,“夜生活消費”是主流。

有東莞打工人,這樣描述與便利店的共生關系:

“辛苦了一天,我們都會坐在便利店門口聊天喝水、打牌,或者刷抖音,店老板提供免費WIFI。而且工廠有夜班,便利店24小時提供服務。便利店己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便利店老扳也成了某種特殊的朋友。”

同時,一些原本夫妻店為主的個體戶,樂于以特許加盟的方式,成為美宜佳店主。那些攜家帶口來到東莞的打工者,出于安置親朋就業的需要,也會選擇15萬就能“小本起步”的美宜佳。

由此,美宜佳揭開了連鎖便利店王者的序幕。

2018年,經商46年的葉志堅在采訪中坦言:“零售服務業永遠是一個朝陽行業,因為老百姓每時每刻都不能離開它。零售服務業很累,功夫多、利潤薄、市場競爭又激烈,要做好這個行業,就一定要專注。”

二十多年里,順風時刻的美宜佳沒有選擇跨界經營;困難時刻,管理層也始終相信自己的判斷,堅持不懈地往前走。

這種堅守,讓美宜佳先慢后快,一步步根植于東莞大小工廠、鎮級街道中心的生活居住區周邊。

截至2021年3月,東莞連鎖便利店已經近4萬家,以平均每年1000家的速度增長。2022年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東莞以平均2052人擁有一個便利店的飽和度,排名全國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便利店之都”。

東莞市便利店行業的第二名天福(國內第四)和第三名上好便利店,深受美宜佳影響。兩個品牌的創始人,一位曾是葉志堅的文字秘書,另一位曾負責美宜佳營銷策劃,也是接下美宜佳第一家直營店的店主。

他們彼此雖然互不服氣,卻一致認為大家都應該感謝美宜佳,東莞所有的便利店品牌,甚至珠三角范圍內的便利店品牌,基本都有美宜佳的血統。

2016年,葉志堅收獲了中國零售業最高獎項——CCFA中國連鎖業終身成就獎,對于這位“東莞零售業教父”而言,這是最好的總結。

【“隱身”背后的危與機】

1927年,美國德克薩斯一家制冰公司門店發現,人們在超市營業結束后,仍對日常食品有大量需求。于是建議營業時間較長的售冰門店,也順帶提供牛奶、面包等商品。

制冰公司采納了這一建議,并在旗下門店推廣,這成為了7-11的前身。

1974年,7-11的店鋪數量達到驚人的7000多家。前往美國學習的日本伊藤洋華堂董事鈴木敏文,看中了這一模式的商機,便拿下了7-11在日本的特許經營權。

▲鈴木敏文

彼時,正值日本戰后經濟騰飛時期,GDP達到2000億美元。單身人口增長和老齡化趨勢,為便利、經濟的街角零售業態的發展,提供了強勁購買力。

鈴木敏文的7-11,同樣從美國引進的羅森、同日本本土便利店品牌全家一起,迅速在日本遍地開花。時至今日,三巨頭在日本便利店市場的份額為90%,處于絕對壟斷地位。

在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超2.4億的單身人口和老齡化趨勢,同樣與日本便利店行業爆發的前奏一致。但在2021年,國內便利店實現銷售額3492億元,僅為美國的五分之一,不到日本市場的一半,仍有市場增長空間。

雖然蛋糕不小,但“十面埋伏”的競爭者,同樣為數眾多。

《2021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便利店新增6.1萬家,同比增長46.2%。2021年全國便利店門店規模達到25.3萬家,又新增了6萬家。

▲圖源:《2021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

兩年時間里,中國便利店擴張兇猛,規模竟與過去二十年之和相當。

不過,一線城市便利店飽和度變得過高,房租、人工成本上升帶來較大經營壓力。北上廣深的便利店門店數從2018年的23508家,到2021年下降了5000多家;占比全國門店總數的20%,則驟降至7.3%。

三四線城市為代表的下沉市場,由此成為新的戰線。對美宜佳而言,它的競爭者來自“四面八方”。

在外資便利店中,羅森去年擴店1500家,速度較快。并接盤了成都WOWO和廣東天虹微喔,顯示出從華中深入西南和華南的決心。2021年7月,羅森提出中國門店數將于2025年達到10000家的激進目標。

2016年11月26日,美宜佳正式進軍羅森盤踞的湖北市場。今年9月28日,羅森便利店則在廣州開出第一家店鋪,頗有針鋒相對的意味。而7-11從2007年起,就將廣東作為重點布局的市場,目前已有1500家店。這預示著,各方的競爭關系將愈加復雜。

雖然日系便利店整體加盟門檻較高、擴張節奏不夠快,但勝在精細化管理帶來較好的品牌效應。相比之下,美宜佳對加盟商的管理天花板則要低得多。

比如2010年10月份,美宜佳試水電子商務上線生活館。但由于線上商品價格低于線下,觸碰了加盟商利益,總部連貼宣傳海報的要求都被店主拒絕。一年后,生活館就被迫下線。

2021年1月,廈門美宜佳便利店曾因賣假煙被罰,以至于福建拓店計劃一度暫停。

在產品結構上,7-11的車仔面和咖喱魚蛋,羅森的自營甜品,全家的湃客咖啡……這類自營鮮食最高可占營收的60-70%,凈利潤約為40%,能夠優化收入結構。相比之下,美宜佳自營鮮食年銷售額只有2億元,占比5%以下。

2017年,打著新零售旗號的品牌連鎖,攜資本之威進入便利店行業。依靠自營品質、成熟的IT管理體系及互聯網價格戰打法,諸如便利蜂這樣的新品牌,一度喊出2023年“百城萬店”的口號。對美宜佳而言,預示著它在華北、華中的擴張遲早要與這一潛在競爭對手碰面。

另一類競爭者,是各類電商、本地生活平臺的零售業態。

10月11日,美團優選宣布品牌定位為“明日達超市”,這表明除了已有的京東到家、各類商超小程序等即時零售,社區團購也在向零售業態轉型。

美宜佳董事長張國衡坦言:“即時零售將對便利店造成明顯沖擊。外賣平臺、到家服務、半小時達社區零售等比便利店更便利,便利店被‘薅羊毛’的日子可能真的來了。”

不過,美宜佳的管理層,也并未將巨頭的進入,完全視為威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里蘊含著便利店模式轉型的機遇。

一方面,美宜佳持續提升數字化能力,將自身視為對標阿里、京東的平臺型企業。從2017年開始,美宜佳就將供應鏈數據化平臺、門店智能經營平臺、會員精準營銷平臺,作為三大核心智能化信息平臺進行構建。

在線上線下一體化上,美宜佳在美團的線上門店數量,從原本不足1000家到今年近2萬家,覆蓋200個城市。并于2022年7月23日,推出美宜佳優選APP。

同時,2022年是美宜佳品牌“好物”戰略實施元年。為打造消費者的“好物”印象,美宜佳兩年前便開始布局鮮食業務,在廣東區域開設了近400家美宜佳鮮食便利店。

中國便利店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呈現出區域龍頭割據局面,如福建見福、山西金虎、浙江十足、四川紅旗等。

它們從出生開始,就以門店擴張為首要生存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門店翻新升級滯后、經營機制不精細、門店盈利能力難以提升等,成為第一代本土便利店揮之不去的隱痛。對這些區域大王來說,還有很多關卡要跨過、要升級。

東莞起家的美宜佳,被業內視為“便利店隱形冠軍”。但這一“隱形”背后,卻凸顯出美宜佳作為區域龍頭,知名度不出廣東,品牌聲量仍不如全家、7-11等日系競爭者的尷尬。

美宜佳的下一個目標,是10萬店。這是一個突破想象的數字,但作為全國第一家使用支付寶的便利店企業,它的主動變革精神與25年的下沉經驗,或許足以支撐起這份雄心。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以上就是關于國內10大pos機,他是中國零售業最隱形的大BOSS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國內10大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www690aa.com/news/21334.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